-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基于“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2023-07-25 14:48:00 來源:優秀文章
黃亞浩
(長江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湖北武漢 430100)
摘?要:本文探討了“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介紹了“學生為本”教學模式的概念,分析了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存在的挑戰。詳細闡述了“學生為本”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應用,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和教學評價。通過案例分析和教學效果評價,驗證了“學生為本”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學生為本;教學模式;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應用;實踐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3)10-0017-03
0引言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將“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應用到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并通過實踐驗證了其實效性。
1“學生為本”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應用
1.1課前準備
1.1.1激發學生的興趣
(1)制作PPT或視頻:老師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PPT或視頻,來展示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組織討論:老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探究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的相關知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問。
(3)設計問卷:老師可以設計一份簡單的問卷,了解學生對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的了解程度和興趣點,以便更好地調整教學內容。
(4)實地考察: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實地考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1.1.2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
(1)明確教學目標:老師在教學前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將其告知學生,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2)制定學習計劃:老師可以制定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告訴學生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進度和方向[1]。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1.2 課堂教學
1.2.1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1)問答互動: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回答,或者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
(2)小組討論: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一起探討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的相關問題,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問,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3)實驗操作: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些實驗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1.2.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1)創設互動環節:在課堂上設置互動環節,例如小組討論、問答環節、案例分析等,讓學生參與其中,積極發言和思考。
(2)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案例或故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點,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提供實踐機會: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或實驗,讓他們親身體驗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實效性。
1.2.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提供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可以提供一些學習資源,例如相關的參考書籍、網站、視頻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并學習,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和心得體會。
(2)帶領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讓他們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同時也可以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制定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學習計劃。
(3)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的問題和現象,例如,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和研究,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1.3課后作業
1.3.1提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
(1)研究報告:可以要求學生撰寫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研究報告,讓他們深入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并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
(2)實踐報告:可以要求學生撰寫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實踐報告,例如實地考察、實驗等,讓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2]。
(3)課堂筆記:可以要求學生撰寫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課堂筆記,讓他們及時記錄和總結課堂內容,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1.3.2鼓勵學生思考和探究
(1)提出探究性問題:在課后作業中,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例如為什么石油和天然氣會在地球上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對環境有什么影響?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撰寫相關的報告或論文。
(2)設計實驗: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些實驗,例如模擬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過程、研究石油和天然氣的物理性質等。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操作和分析。
(3)分析案例:可以要求學生分析一些實際案例,例如某石油公司的開采方案、某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分布情況等。讓學生自主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和總結。
(4)提出建議:可以要求學生提出一些針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建議,例如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如何提高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效率等。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提出建議,并進行討論和交流。
(5)撰寫總結:可以要求學生撰寫一些總結性的文章,例如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學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論、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的現狀和問題等。讓學生自主總結和歸納相關知識點,并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1.4教學評價
1.4.1引入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
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學生為本”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引入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方式。
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進行評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同伴評價是指學生對其他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進行評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對同學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同學的學習情況,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通過引入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4.2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1)學習筆記評價:通過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筆記,評價其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學習筆記可以反映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其學習態度和方法。
(2)作業評價:通過評價學生完成的作業,評價其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業可以包括課后作業、課堂練習、小組討論等,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
(3)課堂表現評價:通過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評價其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可以包括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2“學生為本”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實踐
2.1案例分析
“學生為本”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學生為本”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以某高校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課程為例,該課程采用“學生為本”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討論、案例分析、實驗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領域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某油田的勘探開發情況,讓學生了解油田勘探開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勘探開發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讓學生通過分析實際案例,深入了解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領域的理論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巖石薄片制備和觀察實驗,讓學生了解巖石的組成和結構,掌握巖石薄片制備和觀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
通過“學生為本”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時,學生們也更加熱愛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這門學科,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了信心和熱情。
2.2教學效果評價
(1) 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生為本”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通過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學生為本”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3)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學生為本”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4-6]。
(4) 學生的評價得到提高。“學生為本”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能力,使學生更加自信和獨立。
3結論
綜合來看,“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具有顯著的優勢和效果。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加自信和獨立[7]。因此,在今后的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天擇,林亞尼,張小兵.雙語教學模式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與探索[J].教師,2022,(7):117-119.
[2] 范昌育,王震亮.“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慕課教學探索[J].中國地質教育,2021,30(1):4.
[3] 劉顯鳳.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課程改革的思考——以長江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2021, (5):2.
[4] 李凈洪.混合式教育模式在“石油地質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20,29(1):76-80.
[5] 李平平.典型高校“石油地質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對比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5,24(3):103-106.
[6] 肖震霞.地質類課程“慕課”特色及制作設計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7,26(1):42-44.
[7] 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 (1):3-7.
收稿日期:2023-02-23
作者簡介:黃亞浩(1990—),男,河南南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石油與天然氣成藏機理。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Oil and Gas Geology
HUANG Yahao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uHan Hubei 4301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oil and gas geology.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n teaching oil and gas geology. The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in oil and gas geology teaching, including pre-class prepar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homework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inally,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oil and gas ge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student-oriented;teaching model;oil and gas geology;teaching applications;practical 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