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服務保障向“新”行——中油測井大慶分公司助力油田穩產高產側記
2023-12-11 16:24: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王?薇
廣袤的松嫩平原,一望無垠,沃野千里。這里,有中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大慶。
當前,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已突破25億噸大關,樹起大慶油田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測井,作為油氣勘探開發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就是利用電、聲、核、磁、光等物理方法,將深埋地下的油氣儲層“看清”“看準”“看全”,被喻為地質家的“眼睛”。
多年來,中油測井大慶分公司始終緊跟油田勘探動向和發展需求,迎難而上、向“新”而行,為油田穩產高產提供了優質服務和有力支撐。
進軍新領域 “無人區”里戰油龍
歷經60余載開發建設,大慶油田已全面進入“后油藏、非常規”開發階段。2021年,大慶油田打響了大慶古龍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科技攻堅戰,中油測井大慶分公司將開發頁巖油作為頭等大事,向這個全新領域發起了挑戰。
該分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日例會、周小結、月分析”抓好頂層設計和統籌部署,創新“三靠三高”生產組織模式和“一責兩會三禁四雙五到”管理模式,24小時全天候為油田提供服務保障。
“GY1-Q1-H2是古龍頁巖油1號試驗區最深的一口重點水平井,是我們在這個區塊進行的首口橋射聯作施工作業。”曾任該分公司第一支橋射聯作作業隊隊長的諶辰回憶起這口井,仍然記憶猶新。
橋射聯作是非常規油氣規模效益開發的關鍵手段,該分公司橋射聯作起步晚,頁巖油橋射經驗更是零,這場開局之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諶辰帶著C4036作業隊從設備、工具、流程、環節入手,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摳,一個難題一個難題解。為保障施工時效,大家睡覺時衣服都不脫,52天沒睡過一個整覺,“那時候我們都是胡子拉碴、蓬頭垢面,但眼睛一個比一個亮。”諶辰笑著說。所有付出的努力終能得到回報,首次施工,這支隊伍就創下了大慶油田泵送深度、泵送壓力、泵送距離三項紀錄。
此后,該分公司帶領作業隊引進新技術、投入新裝備、推廣新工藝,打造大慶古龍頁巖油版橋射聯作2.0作業系統,創新應用“通測一體化”服務,提高單井平均作業時效35%左右,在古頁8HC井等3口井創造零下32攝氏度施工紀錄,實現了頁巖油橋射聯作施工經驗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
出征新地域 巴山蜀水闖難關
遠在西南的巴蜀之地,是大慶油田發展接續力量的“希冀之地”。油井打到哪,測井就跟到哪。2022年,大慶分公司緊跟油田勘探開發動向和需求,成立川渝項目部,一對一服務油田川渝流轉區塊。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不同于平原的一馬平川,這里有連綿起伏的群山,狹窄蜿蜒的盤山道,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如果趕上綿綿細雨,山間薄霧繚繞,宛如云中穿梭,美得就像一幅畫。
剛來川渝的這幫東北漢子可不覺得美,這么窄的道,這么急的彎,這么深的溝,“嚇得腿都打顫,開了這么多年車,頭一回覺得自己開不了。”司機趙立彬回憶道。開車的害怕,坐車的也個個抻長脖子盯著路,大氣都不敢喘。路除了險,還有遠,動輒單程四五百公里,下車以后渾身都是僵的。
“這關都過不去,還談什么服務保障!”員工們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什么困難都能扛過去。他們克服了交通、飲食、氣候、環境,項目部迎來了真正的挑戰。
“這里地質層系多,構造復雜多變,儀器阻卡嚴重,我們必須隨機應變、見招拆招。”川渝項目部負責人王志強說。項目部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加強信息收集,“一井一策”制訂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在完善施工工藝、優化操作流程、提高技能水平上持續發力,堅持圍繞復雜油藏勘探開發需求提供“最優解”,先后保障了潼深6井、潼深1井、營淺2井、大安101井等多個重點井,并不斷取得突破。2023年9月11日,在平頁1-3H井旋轉導向作業任務中,實現了單趟鉆進尺2074米、單趟鉆平均機速6.69米每小時、單趟鉆循環時間450小時、純鉆310小時,刷新了大慶油田川渝流轉區塊多項施工紀錄。
攻關新技術 精準評價識油藏
對于測井來說,找油找氣的過程就像“問診開方”,測井施工是用精密的儀器對地質信息進行“檢查”,而解釋評價則是根據檢查結果詳細分析,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油氣藏身的地方,為勘探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2021年,中油測井與大慶油田聯合共建,成立了大慶油田測井研究院,靠前服務,促進融合,圍繞勘探重點領域打造解釋評價核心技術。
“建院以后,明顯感覺任務更重、節奏更快。”測井研究院負責人由立志表示,“以頁巖油測井資料周轉為例,1天上傳曲線數據,3天提交解釋結論,5天形成整體地質認識,7天進行成果匯報,連著熬幾個大夜都是常態。”測井研究院辦公樓的燈常常一亮就是一夜,分析儲層特征,梳理解釋難點,確定攻關方向,揪住一個問題不放,如果現有的評價方法不適用,那就創新方法,如果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難是真的難,但收獲也是實打實。
測井研究院有效支撐了古龍頁巖油、川渝、海拉爾、松遼中淺層及深層等領域勘探生產,形成了頁巖油水平井測井解釋評價方法、儲量關鍵參數計算方法,為水平井靶層優選及水平井產量突破提供支持;縫洞碳酸鹽巖、頁巖、泥灰巖等儲層測井評價技術,成功解釋平安1井頁巖儲層等重點井,助力油田下二疊統千億方儲量提交和侏羅系頁巖油勘探重大突破;以砂體追蹤定位為核心的多井精細評價技術,和以精細儲層分類及油柱高度預測為核心的油藏模式迭代分析技術,助力英49井獲高產工業油流,有力保障了油田增儲上產。
牢記“創新測井、服務油氣”公司使命,踐行“慧眼識藏、深地逐夢”測井精神,努力滿足勘探開發新領域新需求,切實當好找油找氣先鋒,中油測井大慶分公司將繼續以最好的技術、最優的服務,為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貢獻測井力量。
上一篇:勇闖“刀片山”
下一篇:解密高質量發展的“杏北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