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天堂|情侣大尺度激情做爰视频|久久亚洲精品中文|亚洲аv电影天堂网

中國科技縱橫 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社官方網站
熱點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 優秀文章

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路徑探析*—以《生物安全與健康(英文)》為例

蔣濤?張小山?劉亞寧?曹玉璽?武桂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生物安全與健康(英文)》編輯部,北京 100052)

2023-07-24 09:41:00    來源:優秀文章

摘要:本文結合《生物安全與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以下簡稱B&H)的辦刊實踐,總結B&H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和舉措,重點從人才隊伍、稿件質量、多維度傳播等方面進行探索討論。B&H期刊創刊于2019年,已先后被國內國際重要數據庫DOAJ、RCCSE、CSCD、SCOPUS、CSTPCD等收錄。B&H期刊的創刊填補了我國生物安全學科空白,通過采取堅持國際化辦刊之路,吸引優質稿源,積極策劃專刊出版,多渠道宣傳推廣等特色舉措,從而實現新創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生物安全與健康;新創辦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宣傳推廣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3)06-0103-05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英文科技期刊已成為科研人員在國際上發表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國的英文科技期刊起步較晚,但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 年以后,英文科技期刊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了重大進步[1]。創辦英文學術期刊是我國學術成果走向國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為了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提高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國家先后啟動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行動計劃”“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期刊向更高標準發展[2-4]。有了這些國家政策和項目的資助,中國創辦了許多的影響力高的英文科技期刊,現在創辦英文新刊的熱度也較高。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生物醫學科技革命的興起,生物安全既面臨著新發傳染病、外來物種入侵等傳統威脅,同時,基因編輯技術、合成生物學等顛覆性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產生了新的生物安全威脅。生物安全與健康戰略的內涵和外延均有顯著的拓展,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生物安全領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前景,其戰略地位顯著提升。正因為如此,《生物安全與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以下簡稱B&H)期刊于2019年創刊,填補了國內生物安全與健康學科的空白,成為中國生物安全領域國家科學平臺建設的風向標[5]

國內較多學者對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途徑和手段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發文量[6]、重視組稿和審稿質量控制[7]、加入行業聯盟[8]等策略,對于新創辦期刊的全面指導和借鑒較少,而新創期刊往往經驗較少,亟需在提升國際影響力舉措方面給予指導。本研究根據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的發展特點,回顧B&H從創刊至今3年來的發展實踐和探索路徑,總結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卓有成效的辦刊舉措,希望通過對主要的辦刊舉措進行梳理和總結,為英文科技期刊特別是擬創或新創辦的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提供借鑒。

1. 樹立國際化辦刊理念

1.1 B&H期刊創刊背景及期刊簡介

武桂珍研究員倡導并帶頭創辦了B&H期刊。2019年3月,B&H創刊。2019年6月,創刊號(第1卷第1期)正式上線出版。B&H期刊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二期項目(D計劃),獲得項目資金資助。這是目前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批準的英文期刊,填補了我國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英文期刊的一個空白。B&H期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中華醫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發行。編輯部設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1.2 采用國際化的投審稿系統和審稿流程,確保出版質量

B&H期刊使用了愛思唯爾的Editorial Manager投審稿系統。Editorial Manager是目前國際上最廣泛使用的投審稿系統之一。B&H期刊使用此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全實現了投稿、審稿、校對等過程的無紙化操作。逐步提升作者、編輯、審稿人的用戶體驗,加快了文章出版時效。該投審稿系統中還內置了國際上著名的英文論文抄襲檢測軟件iThenticate,有效防范了學術不端行為。 

所有稿件均經過嚴格的“三審三校”后才能被錄用發表。所有投稿文章一旦錄用,即進入在線出版流程,一般文章2~5天內可實現在線出版。B&H期刊在涉及國家利益和主權及輿論導向等問題時,使用規范正確的表述,與出版管理部門的要求保持一致,是作為國內出版的學術期刊的基本責任之一。地圖是國家版圖的主要表現形式,直觀反映國家的主權范圍,論文中有地圖的,要按要求上報相關部門審核批準。

2.堅持人才引領,夯實發展之基

2.1 組建國際化高水平編委團隊

對于新創期刊,未來發展水平不易衡量,而高水平編委隊伍就是期刊發展的“定心丸”。B&H期刊第一屆編委會由侯云德、高福等8位院士顧問和78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國際編委占比44%。總編輯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現任亞太生物安全協會(A-PBA)主席武桂珍研究員,執行總編輯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研究員,副總編輯12人。

2.2依托編委專家提升期刊學術質量

B&H期刊充分發揮國際化、高水平編委隊伍的學術引領作用以及利用編委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由編委宣傳期刊并為期刊組稿、約稿,提高期刊的國際知名度;邀約領域內高水平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具有前瞻性、交叉性、引領性的論文,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經過編委的推薦及宣傳,期刊的自由來稿占比和國外稿件占比也有了顯著增長。

2.3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學科型編輯

B&H期刊編輯部所有編輯之前均為從事過生物安全與健康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現有全職學科型編輯共5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有2人,高級職稱3人,有國際留學背景的2人,30歲以下的有2人,組成了一支兼具生物安全與健康學術背景與承載期刊使命的編輯隊伍。B&H期刊鼓勵編輯參加生物安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追蹤重大選題和行業前沿定向約稿。鼓勵編輯與編委、讀者和作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增加專家、作者及讀者與期刊的黏性。

3.堅持“內容為王”,注重稿源質量

B&H期刊總編輯武桂珍研究員指出,發表好文章是B&H期刊的根本,期刊一直奉行“內容為王”的理念。在組稿過程中,B&H期刊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9],重視向國內一流生物安全專家組稿,同時,為了提高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不遺余力地邀請生物安全國際專家撰稿。編輯部采用郵件、電話、微信、會議、拜訪等多渠道精準約稿,積極爭取優質稿源,同時為優秀稿件開辟綠色通道,縮短審理時效。

B&H期刊的編委正積極組織專刊,如編委魏強研究員正在組織策劃“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與利用研究”專刊。有的編委也把自己撰寫的優質稿件貢獻在期刊里發表,這些稿件也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一般邀請2~3名國際審稿專家審稿,如編委譚文杰撰寫的新冠病毒研究論文[10],經Web of Science數據庫檢索,被引次數為21次,提示我們要加強文化自信,國內專家的學術水平在國際舞臺上也有重大影響力。

B&H期刊利用了愛思唯爾的數據庫平臺,在全球范圍內組稿新冠病毒研究專刊,向全球專家學者征求稿件,傳播新冠病毒防控研究成果。也通過查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站,通過郵件向項目負責人約稿。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期刊總編輯武桂珍研究員帶領B&H期刊團隊加大了組稿力度,也為原創重大性研究論文開通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報道最新的新冠研究成果。B&H期刊通過約稿,刊登了第2卷第4期的1篇論文,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11]。通過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查詢,該論文在的被引次數為58次,論文被Nature、Science等知名期刊引用(見圖1),極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截至2022年8月25日,B&H期刊已刊登新冠病毒研究論文77篇。其中刊發了新冠專刊4期,全力助力國內和國際打贏疫情防控戰。

 

1  B&H論文被國際頂尖期刊文章引用

注:(A) B&H期刊第2卷第4期的論文;(B) Nature期刊引用了B&H的論文;(C) Science期刊引用了B&H的論文;(D) Lancet期刊引用了B&H的論文


4.開拓多維度傳播渠道,提高期刊影響力

4.1 參加學術會議,開展雜志的交流宣傳

總編輯帶領B&H期刊團隊成員先后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或編輯業務培訓班,通過會議報告、PPT播放、易拉寶展示以及宣傳折頁和期刊發放等多種形式,向生物安全與健康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介紹B&H期刊,提高期刊的國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參加過的主要會議包括新冠疫情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研討會、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冠狀病毒國際前沿研究與創新大會、第二屆全國生物資源管理與利用學術研討會等。

4.2利用郵件精準推送、跨平臺技術精準推薦等方式推介期刊

目前,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紛紛拓展信息傳播渠道,例如,通過期刊網站、科技博客、手機微信等平臺不斷擴大信息的傳播效應,增強期刊的影響力。這些方式雖然時效性強、廣泛度高,但冗余信息過多、精準度不夠。郵件精準推送作為科技期刊文章傳播的重要手段,具有及時性、高效性、互動性、成本低、內容靈活等優勢[12]

B&H期刊使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發的AMiner平臺將選定的研究文章精準推送給國際上的專家學者。首先,明確推送目的和主題,以提高引用為目的,這類推送郵件可能包含多種研究方向的論文,因此,在推送時選擇較廣的國際上同研究領域專家收件人群,在每一次郵件推送中都加上了訪問推薦論文列表頁面的超鏈接按鈕,提高推送郵件版式的美觀性(見圖2)。

 

 

2 使用AMiner精準推送郵件截圖


B&H期刊與TrendMD公司合作進行了精準推薦,即通過在網頁上安裝獨有的精準推薦插件,將B&H期刊在線出版的內容,通過鏈接方式精準地推薦給國際平臺上有特定需求的廣大讀者。如圖3所示,B&H期刊第4卷第1期里發表的新冠病毒研究方面的論文通過TrendMD跨平臺精準推送至Science網站期刊論文的旁邊,Science期刊的影響因子IF為47.728,極大地提升了論文的曝光度。通過TrendMD的精準推薦, B&H期刊吸引了大批一流的讀者,增加了讀者黏性,進而擴大了期刊的全球影響力,延伸了期刊的展示空間,拓展了B&H期刊的國際和國內知名度。

 

3 B&H期刊論文通過TrendMD跨平臺精準推送至Science網站期刊論文側面


4.3 利用微信公眾號方式宣傳期刊

微信公眾號現已被大量的期刊所使用,是重要的期刊推廣宣傳平臺。有的人力較充足的期刊社通過加強相關業務培訓和學習,實現專人負責運營微信公眾號,也有的期刊社委托專業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機構運營。B&H期刊于2020年11月申請并開通了期刊的公眾號Biosafety and Health”,編輯部專人負責運營,不定期地推廣期刊內容,主要包括期刊的簡介以及已經發表文章的內容導讀,也精選優質的文章做單篇宣傳導讀推文發布。例如,“高福院士團隊評論:奧密克戎變異株給全球公共衛生帶來新的挑戰” 推文,閱讀量為1890次;其他導讀文章也至少500次的閱讀量。

5.結語

B&H期刊已先后被國內外知名數據庫DOAJ(Dic-tiona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Scopus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等收錄。這意味著B&H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快速提升,期刊的開放存取政策、出版質量和規范性達到國際評估機構的認可標準。

本研究總結了B&H期刊自創刊以來在人才引領、稿件內容建設、多渠道傳播等方面的探索實踐。B&H期刊目前采取與國際出版集團合作“借船出海”的方式運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仍需在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和拓展。我國不但應提升科技期刊管理能力,引導期刊立足國際視野,也應繼續加強推進本土化出版平臺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使我國科技期刊“借船出海”轉變為“造船出海”。科技期刊在國家出臺一系列建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策背景下,也要積極探索發展之路,通過不斷探索,通過更高的站位,開拓更廣的視野,探索一條獨立自主、不斷超越的發展之路,助力中國品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參考文獻

[1] 鮑芳,張月紅.中國548種英文學術期刊的學科分類與名錄[J].編輯學報,2018, 30(6):574-585.

[2] 魏均民,劉冰,徐妍.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挑戰、機遇和對策[J].編輯學報,2021,33(1):4-8.

[3] 陳浩元.中國特色科技期刊強國之路的若干思考[J].編輯學報, 2021,33(2):229-230,236.

[4] 高福.建設中英文兼顧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體系——在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的報告[J].編輯學報, 2019,31(5):473-476.

[5] 《生物安全與健康》(英文)期刊創刊發布會[EB/OL].(2016-06-11)[2022-04-08] .https://www.chinacdc.cn/gsywlswxx/bdbs/201905/t20190506_201895.html.

[6] 邵堅婷,譚迎新.多元數據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探究——以《測試科學與儀器(英文版)》為例[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4):151-156.

[7] 喬曉艷.英文科技期刊提高學術影響力方法初探——以《Frontiers in Eergyn》期刊為例[J].新聞傳播,2021,(12):78-79.

[8] 王曉梅,陳文琳,胡長進,等.科技期刊宣傳推廣策略與實踐——以《大氣與環境光學學報》為例[J].學報編輯論叢,2020,(3):749-752.

[9] 習近平: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EB/OL].(2016-06-11)[2022-03-26].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6-11/doc-ifxszkzy5074238. shtml.

[10] Yang R,Huang B,Tan W,et al.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Pseudotyped SARS-CoV-2 System as Determined by Neutralizing Efficiency and Entry Inhibition Test in Vitro[J]. Biosafety and Health,2020,2(4):226-231.

[11] Liu P,Yang M,Zhao X,et al.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in the Frozen Food Industry May Have caused a recurrence of COVID-19 cases in destination:Successful isolation of SARS-CoV-2 Virus from the Imported Frozen Cod Package Surface[J].Biosafety and Health,2020,2(4):199-201.

[12] 郭媛媛,黃延紅,侯修洲,等.通過郵件精準推送實現學術論文高效傳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27-1231.



An Analysis of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ci-tech Journals :Take Biosafety and Health as an Example

JIANG Tao,ZHANG Xiaoshan,LIU Yaning,CAO Yuxi,WU Guizhen

(Editorial Office of Biosafety and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2)

Abstract:Based on the publication practice of Biosafety and Health (B&H), this paper summarizes B&H's practice and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alent team, manuscript quality, multi-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Founded in 2019, B&H journals have been included in importa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atabases such as DOAJ, RCCSE, CSCD, SCOPUS, CSTPCD, etc. The founding of B&H journals has filled the gap of biosafety discipline in China. By taking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attracting high-quality manuscript sources, actively planning the publication of special issues, emphasizing public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 measures,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newly created journals has been rapidly enhanced.

Key words:biosafety and Health;start up sci-tech journal;international influence;publicity and promotion

電話: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歸中國科技縱橫所有

《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社 京ICP備18024177號-1 ICP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