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征途上不負眾望 ——記中原鉆井二公司沙特項目部SINO-43隊平臺經理秦長海
2022-04-13 11:21: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 柳鳳甫 楊紅蘇
20余年鉆井一線的歷練,讓秦長海比同齡人多了一份穩重與從容。
向來謙遜的他,從不主動談起自己的成績,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秦長海一路走來的拼搏與艱辛。
他如今在沙特市場,依然保持著那份敢闖、敢拼的斗志,帶領隊伍在異國他鄉樹立起“中原鐵軍”的旗幟。
入井隊練鋼筋鐵骨
1993年的夏天,從中原石油技工學校鉆井專業畢業的秦長海,被分配到中原油田鉆井三公司45145鉆井隊工作。
初入井隊,一切既新鮮又令人望而卻步。
新鮮感來自對鉆井工作的憧憬與向往,而望而卻步卻是對眼前環境最真實的反應。
“當時看到一個比自己高一屆的校友端著一個快餐杯吃面條,而周圍都是刺鼻的柴油味,想到這就是自己以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心情就一下子跌倒了谷底。”秦長海坦言自己當時的矛盾與掙扎。
好在這種想法并沒有在他心中盤桓太久,在同事和老師傅們的開導之下,秦長海很快就適應了井隊的生活。
剛入井隊時,秦長海干的是場地工,雖然不是重要崗位但也是鉆井工序中不可缺少的。在工作中,場地工也特別注意鉆具的準備和檢查,如果不小心將壞的鉆具下入井中就可能造成斷鉆具。
1994年7月,當時在東明縣劉樓鉆井,那段時間雨水特別多,井場積水將鉆具都淹了。為了檢查鉆桿絲扣,秦長海都是趴進水里用手一個一個地摸絲扣。
干了一段時間場地工之后,秦長海先后被調到內外鉗崗位、井架工崗位工作。
“內外鉗崗位還好,平時負責鉆機的保養和檢查、起下鉆和接單根時上卸扣、鉆臺上的衛生以及其他輔助工作,但是井架工崗位就比較有風險。”秦長海說。
井架工要在鉆進時負責在泥漿罐上坐崗,監測泥漿量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匯報給司鉆,有溢流時到節流閘門組處,調節閘門配合壓井作業。
在這段時間里,秦長海經常要在30多米的高空一干就是四五個小時,夏天熱冬天冷,要是碰到下雨下雪天就更煎熬了。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煎熬與鍛煉,秦長海開始慢慢能夠獨當一面,很快就被調任為司鉆。
2000年,對于秦長海是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當年的1月,秦長海被任命為卡塔爾項目擔任司鉆,2003年調任沙特項目擔任司鉆,長達20余年的海外鉆井生涯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任司鉆崗位期間,秦長海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司鉆的職責和義務。
他團結班組的每一位職工,嚴格按照上級下達的指令來完成每個班組的任務,為下個班的工作做好基礎準備,不僅得到了甲方監督的認可,也為以后作為帶班隊長一職奠定了基礎。
當時,沙特的水井項目的合同期是兩口水井,班組人員不倒班,從項目開始到結束竟然用了8個半月的時間,是每個人所始料不及的。
班組人員只7個人,也沒有外籍雇員,又是鉆井,周期又長,不少班組人員思想有浮動,上班積極性差,極不利于生產。
在這種情況下,秦長海便積極主動利用閑暇時間開導班組人員,從每個人的思想工作做起,讓他們認識到心情與工作效益的關系,心情與安全生產的關系,最終穩定了員工情緒,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安全完成。
由于表現突出,秦長海在2005年被任命為SINO-5鉆井隊的帶班隊長。
輾轉間創工作佳績
2007年,擔任帶班隊長兩年的秦長海,被提升為SINO-5鉆井隊的平臺經理。
秦長海(右)與帶班隊長研究鉆井設計
新的崗位,自然面臨更多新的挑戰。
SINO-5鉆井隊主要從事于鉆修井作業,和鉆井工作大相徑庭。
“鉆井工序比較單一,變動性小,每口井的程序基本一致,修井截然不同,因為本身井史就不一定十分正確,所有記載都有些出入,另外打撈就更不用說了。”秦長海解釋道。
這些都要求對井下工具的功能和使用要了如指掌,要熟知每個工具的使用和保養,對下一步工序的預測和準備都要盡量吻合,所以有時就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在秦長海的精細管理與精打細算下,SINO-5鉆井隊連續兩年的經濟收入都名列在沙特項目前三名之列。
2010年至2011年,公司啟動科威特項目,秦長海受命擔任科威特項目SP186井隊平臺經理。
由于SP186隊是新配套的井隊,啟動周期短,配套設備不是很完善,四個水罐和6個泥漿罐沒有一個不漏的,更嚴重的是,由于漏點在罐的角落處和上水管線的匯接處,焊工也覺得束手無策,最后只能每個罐逐一排查,找到漏點,再做重新加工焊接,直至試水成功。
由于當地焊工的緊缺和施工區域的局限性,整個泥漿罐的焊接和整改大約用了14天,最終達到甲方的認可。
為了早日開鉆,秦長海和項目經理走訪了幾個甲方井隊,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根據甲方的需求做了大量的改動,SP186隊于2010年1月1日開鉆,比預期提前了1個多月。
在SP186的任職的一年中,秦長海與同事們共同努力,使得該隊效益名列前茅,2011年也被評為HSE先進隊,并榮獲二等獎。
2011年,秦長海又回到了沙特市場,擔任SINO-6鉆井隊的平臺經理。
SINO-6鉆井隊設備閑置兩年多,又重新啟動,新問題、老問題接踵而至:原來的泥漿罐數量不能滿足新合同,不得不又從其他井隊調入;泥漿罐上電纜大部分老化,攪拌機也十有八九損壞,不得不重新更換;一個泥漿循環系統就有好幾種攪拌機型號,給以后的準備配件帶來很大的麻煩……
困難重重之下,秦長海咬牙堅持一一解決。在秦長海的帶領下,該鉆井隊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扭虧為盈。
當時,他們施工的維達利亞區塊大多是小半徑定向水平井,施工難度很高。
因為有前車之鑒,秦長海在小半徑井眼施工中為每柱鉆具的入井做了記錄,當疲勞破壞值達到極限值之前就告知甲方起鉆更改鉆具的位置。
在全隊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安全順利地完成了UTMN-61井、UTMN-1120井、UTMN-1180井,得到了甲方的肯定,再次打響了“中原鐵軍”的招牌。
再出發尋生產后勁
“我有時候還會想到自己剛進入井隊的那個夏天。”秦長海說。
時間荏苒,青春不再,但是初心未變。
2019年3月,因工作需要,剛在公司安全生產運行科工作一年的秦長海又被臨危受命,調任正在啟動的SINO-43鉆井隊擔任平臺經理。
當時井隊剛搬遷至新井場,秦長海自感責任重大,便立馬放下一切雜念重新理清頭緒,進入自己新的舞臺角色。
SINO-43鉆井隊3月8日搬遷至新井,4月4日開鉆,共用時26天來完成井隊的安裝、整改、驗收、整改達標、開鉆,沒有發生一件安全事故。
由于本隊人員大部分是由修井隊轉入鉆井,生產轉型快,對流程不是很熟悉,作業節奏慢一拍,無法完成甲方要求。
秦長海摸清了大家的情況后,因地制宜解決問題:裝封井器由原來的7個小時到目前5.5個小時,甩封井器由6.5個小時到目前4個小時,下“13-3/8”套管也由原來的每小時6根到現在9根,不僅達到了甲方的要求,而且在評比活動中位居第三名。
正當一切都進入正軌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節奏和工作方式。
秦長海面臨的是前所有為的新情況:原來的穩定有序的生產模式轉變為壓力倍增模式,現場人員缺乏,精神緊張,壓力增大,倒班無期,加上疫情感染人數增加,每個人都惶惶不可終日。
秦長海沒有被壓力打倒,而是積極配合公司開展各項工作,響應落實公司的各項制度,積極支持和配合基層工會工作,熱情為職工服務,踴躍參加工會倡導的各種活動。
他以隊伍安定團結為主線,開展本隊的互幫互助活動,尤其是疫情期間,為穩定職工情緒,對隔離的職工開展線上心理疏導工作,倡導同區域的隊上人員互相提供幫助,解決職工家庭生活上的一些實際問題。
“平常保持聯系,有問題及時回饋解決,讓隊上職工有大家庭的溫暖感和歸屬感。”秦長海經常這樣說。
與此同時,秦長海還積極組織員工培訓取證,尤其是外籍員工,利用有限的休息時間對其進行集中培訓,目前人員持證率達到100%。
邁入2022年,在生產方面,秦長海進一步強化生產組織的超前計劃性和生產組織的銜接性,大包井要求施工進度更快,必須搞好生產的運行計劃和物資工具準備,組織好每道工序的生產銜接,確保鉆井生產有序、快速、平穩運行。
為了抓好安全,秦長海非常重視安全培訓,利用投影機等多媒體形式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使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有了顯著提高。
為人謙虛低調的秦長海,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繼續以昂揚的斗志帶領隊伍在新的征途上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