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天堂|情侣大尺度激情做爰视频|久久亚洲精品中文|亚洲аv电影天堂网

中國科技縱橫 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社官方網站
熱點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 能源科技

新體制迸發新活力 ——大慶油田HSE監督總站創新發展工作綜述

2024-12-06 13:52:00    來源:能源科技

馬彥明

 

當機構改革與技術變革同步,新能源建設與老區數字化并行,油田生產經營多產業鏈條面臨的新挑戰呼喚著安全環保監督的新發展。中國石油大慶油田HSE監督總站立足實際,明確“抓監督、促整改、訂制度、一體化、全覆蓋”的工作思路,準確把握職能定位,統領油田HSE監督系統,精準發力,全力推進“三級+”網格化監督新模式,全面實施數智化監督新方式,狠抓現場監督防控,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促進油田安全環保形勢穩定向好,為油田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優化組織架構,開創網格化監督新模式。圍繞油田全面構建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發展規劃,HSE監督總站堅持“識別大風險、消除大隱患、杜絕大事故”,創新監督模式,用“小網格”兜住“大安全”。總站統領油田“三級”監督機構,創新監督管理模式,引入“網格化”理念,運用“全要素”思維,開展HSE網格化全要素監督模式研究,打破傳統“專業領域運動式”監督模式,以油田主力采油單位所轄區域為邊界,編制《大慶油田HSE監督系統網格化全覆蓋頂層框架方案》,形成“專業領域+地理區域、視頻天眼、技術支撐”“6+9”網格化監督運行新模式,劃定油田層面監督網格1413個,形成全業務互通、全鏈條協作,打開監督發展的新局面。

圖為HSE監督總站視頻監督人員正在對生產現場進行遠程監督

完善制度流程,實現監督系統規范化運行。HSE監督總站緊跟公司安全環保形勢和要求,不斷完善HSE監督管理機制,強基固本,推動現場監督工作規范運行;健全完善《大慶油田HSE監督管理辦法》《大慶油田HSE監督分級分類指南》《大慶油田“雙向監督”實施方案》等制度規定,制訂監督運行、質量控制等業務流程,明晰監督內容,規范監督程序,壓實監督責任,做到監督職責明、業務界面清、執行落實細、考核問責嚴,構建了“統一管理、分級負責、高效運行”監督格局。


圖為HSE監督總站召開網格化全覆蓋監督推進大會

拓展技術手段,推動監督數智化建設。HSE監督總站緊跟“數智化”轉型趨勢,探索前沿科技,推廣可視化信息化技術手段,延展監督新視角,實現“全方位、一體化”監督;率先在油田應用無人機監督技術,編制《無人機HSE監督工作規范》,開展無人機環保網格化巡視、甲烷異常排放監測和落地油光譜識別等技術研究,實現“云上”監督拓展遠程視頻監控手段,編制《油田移動式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方案》,對高風險作業、重點建設項目、工程技術等現場實施全天候、全時段監控,消除人工監督時間“盲區”;推動AI智能識別技術現場應用,研發集成功能模塊66個,實現移動作業現場“三違”行為實時監控、實時識別、實時報警、實時糾正;創新開展技術監督,推進監督工作向深層次發展,圍繞油田監督現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技術監督應用力度,將中心各板塊監測、檢驗、檢測技術全面應用于現場監督,先后開展了可燃氣體報警器、吊環吊卡、燃燒器、計量器具四項專項監督,提升監督發現問題深度和廣度,取得了1+1>2的效果。

搭建管理平臺,推進監督信息化建設。HSE監督總站以信息化技術應用為支撐,基于油田6209個風險單元,確定風險單元的防控等級,開展HSE隱患量化分級技術與監督管理系統研究,建立風險分級標準化數據庫,明確了防控責任,實現風險分級標準化、模板化;開發油田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平臺,建立隱患管控動態評估模型,實施基層單位風險動態管控水平分級方法,運用地理信息GIS技術,直觀實時展示風險區域分布、風險管控等級、移動作業分布、隱患跟蹤治理,實現油田風險隱患全流程可視化動態管控,為推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提供有力數據支持。

圖為搭載遠紅外感測、油污面積測算、AI智能等配套技術的無人機監控

立足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化監督隊伍。HSE監督總站錨定人才強站目標不松勁,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搭建成才階梯,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一專多能”作為監督能力提升培訓目標,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堅持開展HSE監督培訓大講堂,拓展監督知識結構;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優化完善總站績效考核制度,建立HSE監督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多維度評價進行分級管理,樹立“平臺靠拼搏、榮譽靠業績”的導向。結合年齡結構和業務管理需求,HSE監督總站提前儲備高精尖技術人才,先后培養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專家3人、大慶市石油天然氣專家7人;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1篇、提交集團公司論文25篇;取得省部級成果1項、公司級成果12項;現有注冊安全工程師78人、注冊一級消防工程師20人、注冊一級建造師15人,專業化監督隊伍已初步建成。

 

電話: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歸中國科技縱橫所有

《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社 京ICP備18024177號-1 ICP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