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井下作業高質量發展
2024-12-05 14:39:00 來源:能源科技
李?尤?杜昱亮?茍?源
近年來,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業分公司踐行“數智化讓生產更安全裝備更健康”發展理念,持續探索“數智化”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全力推進“數智化”對井下作業各專業的升級改造,推行綠電設備替代、提升智能化裝備水平,成效顯著。
“數智化”賦能帶壓作業 首秀成績驚艷四座
今年,該公司帶壓作業隊提升“數智化水平”,用自動化數字監控系統配合行業領先的帶壓作業設備,正式開啟帶壓作業全鏈條數智化生產模式的新路子,實現了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武裝。作為中國石化首臺國產智能集成化氣井帶壓作業機,DYJ120-105DD型帶壓作業機不僅擁有先進的防噴器互鎖、接箍實時監測、卡瓦關閉異常報警、一鍵關井控制等系統,還能實時采集并顯示帶壓作業主機上的各項關鍵數據,可以有效監測管柱低速和高速起下情況以及井內情況,實現了精簡作業人員、保障本質安全和提升施工效率“三位一體”的數智化生產模式優化。在江沙33-67HF井,該智能集成化氣井帶壓作業機在四川盆地成功完成首秀,最終該井日產氣量增加50%,產能提升效果顯著。
帶壓作業機操作臺
“數智化”賦能壓裂施工 低碳節能成效顯著
在川南工區永頁49平臺壓裂施工現場,1名員工正拿著平板不斷輸入數據,通過壓裂液自動供儲系統對18組液罐進行控制,這項工作原本需要4個人才能完成,隨著該系統的應用,現場施工人數得到有效降低。壓裂液自動供儲系統、自動砂罐、連續配酸車、液添裝置先后完成研發,并在永頁4-2井、東頁深2井、潼深17井等井投入現場應用,打造了更加智能的壓裂現場,在提升施工質量效率的同時,有效提高了作業操作的安全系數。
圖為井下作業分公司科研人員做實驗場景(茍源 攝)
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也為現場作業綠色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該公司純電驅壓裂施工隊伍配置了全套純電驅壓裂施工設備,實現了壓裂施工從傳統油驅到新型綠電驅動的轉型升級。配合壓裂機組能耗數據采集系統智能化管理,高效釋放電驅裝備潛能,僅在威頁27平臺,總共節約19萬度電,電驅壓裂撬輸出功率提高50%,能源消耗降低29%,現場人員減少40%,噪聲降低30%,占地面積減少23%,整體運行效率提高98%。“一鍵聯動”的作業方式讓頁巖氣壓裂施工進入了低碳排放、低噪作業的“數智化”時代。
電動泵作業現場
“數智化”賦能科研工作 科研創新成果豐碩
近年來,該公司先后引進了管柱力學分析軟件wellcat和wellwhiz,連續油管受理模擬軟件CerberusCTES等軟件工具,并自主研發了1套管柱力學校核軟件。通過“外部引進+自主研發”模式,該公司具備了強大的數據分析和智能化運算能力,精準高效進行油藏數據整合,構建多維油藏模型,實現開發方案的最優解,為科研工作提供了“點穴式”預測和決策支持。
新32井帶壓作業現場
截至目前,該公司承擔60余項各類科研項目,包括13項集團公司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59項上級科技獎勵,其中省部級8項、工程公司級17項。在良好的科研氛圍中,涌現出多項優質科研產品及工藝技術。致密氣前置液氮氣懸浮砂改造技術、180毫米大通徑管匯直連井口工藝和連油分段及繩結暫堵施工工藝取得突出績效;自主研發的高溫高壓密封件匹配APR工具助力“深地工程”仁探1井施工順利完成;自有蜀星全可溶橋塞、安全替液閥持續推動生產降本增效;自主研發的直徑108毫米測試封隔器,填補了國內外超高溫、超高壓差小尺寸測試封隔器空白。聚合物稠化劑、全新安全替液閥等開發利器,超高壓地面控制系統自動化技術、須二氣藏難動用儲量體積壓裂井二次完井關鍵技術等研究,持續為“科研池”注入能量,進一步提升了“深地工程”勘探開發的戰斗力。
上一篇:科技創新賦能實現油氣站場智能巡檢
下一篇: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出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