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焊花”照亮技術人生 ——記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技能大師、
2024-12-05 11:13:00 來源:能源科技
勝利油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電焊工賈學志
于?佳?邵明浩
賈學志很忙,忙得停不下腳步。如果不提前預約,很難找到他本人。
他每天不光忙于生產現場、項目運行、帶徒弟、技能鑒定,還要接無數個與工作有關的電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把精力分攤給這么多事情。
4月10日,偌大的廠房里,一臺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正在工作人員遙控下“賣力”工作,在管線上焊出一條條完美的軌跡。
賈學志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給前來參觀的人們作技術講解。看著眼前這臺正在工作的設備,站在一旁的賈學志就像一位自豪的家長,得意地看著自己的“孩子”。
這臺自動焊裝備,正是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技能大師、勝利油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電焊工賈學志帶領團隊研制出來的。
在地面工程維修中心,賈學志就像“超人”一樣存在,無論生產維修中遇到什么“疑難雜癥”,只要交給他,總能“手到病除”。
電氣焊工作被譽為“工業裁縫”。已經在這個行當里奮斗了28年的賈學志,依然奔波在生產一線,解決生產維修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同事眼里,他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任何困難都難不住他。
圖為賈學志與他研發的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
“好好干,別給單位添麻煩”
中學時期的賈學志,學習成績優異。1992年初中畢業后,他選擇到勝利油田學習焊接專業。1995年,他被分配到海洋采油廠,成為一名石油工人。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剛參加工作時的賈學志,并不清楚未來的模樣,只記得臨行前他娘說:“好好干,別給單位添麻煩。”
娘的話一直成為激勵賈學志前行的動力。在工作中,他勤學苦練,到2006年,他不僅成長為一名技術成熟的電焊工,還成了海洋采油廠第一個在勝利油田技術比賽中獲獎的工人。
很難說,那次比賽是不是他走上技術創新之路的開始。總之,在他看來,有些生產問題必須得解決,就比如“便攜式穩壓儀表檢修校驗裝置”。
那些年,海上油田使用的遠程檢測儀表全是從國外進口。每次出現故障,廠家不給維修,只能再買新的,不僅花錢多,還耽誤生產。
圖為賈學志正在檢驗設備焊接質量和效果
“別人不給修,那就自己修!”賈學志帶著同事鼓搗了很多天,硬是把儀表故障問題解決了,給廠里省了260多萬元。
作為勝利油田的上產主陣地,海上油田承擔著重要的生產任務。保障設備平穩運行,成為當時賈學志所在維修大隊的重要任務。
于是,如何通過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保障原油生產平穩運行,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心事。
在他的推動下,2016年,海洋采油廠第一個創新工作室——海油創客工作室掛牌成立。作為工作室帶頭人,他肩負起帶領團隊解決海上生產實際問題的重擔,不僅為海上生產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還帶動一大批基層員工走上了技術創新之路。
從普通電焊工到高級技師,再到勝利油田首位電氣焊技能大師,海洋采油廠給賈學志的成長提供了舞臺,也讓他在這個舞臺上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向。
大師“改嫁”
原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就這樣奉獻給這片熟悉的海洋,沒想到,在2020年,賈學志“改嫁”了。
那一年,勝利油田實施專業化改革,整合各采油廠維修業務,成立地面工程維修中心,以管網維修和機泵修理為主營業務。作為專業技能人才,賈學志來到了維修中心,由此成為勝利油田第一位從采油廠調到專業化單位的電氣焊首席大師。
從海上到陸地,如何適應新的角色?無論從心理上還是技能上,多年從事焊接工作的賈學志感受到了新的挑戰和壓力,他給自己做出全新的定位。
作為成立時間不長的專業化單位,如何打造專業化地面工程的領軍企業,更好地服務油田、走向市場,成為地面工程維修中心正面臨的考驗。
由于地面工程維修中心由多家單位的維修大隊合并組建,施工標準和施工習慣存在很大差異,實現規范化、標準化施工成了賈學志的首要任務。
他帶著團隊,深入施工現場反復調研,用了半年時間,修訂完成電氣焊工種的施工工藝標準和規范。在此期間,他還建設了訓練基地,選拔和培養電氣焊專業領域的技能人才,推進維修標準和規范落地,逐步把地面工程維修中心的維修工作帶入正軌。
每當回顧這些年的工作,賈學志都如數家珍。比如:他帶領團隊先后攻克生產難題超過50項;多次完成油田交付的急難險重任務;在2021年山東省第七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第三名。
慢慢地,他在這種成就感和忙碌中找到了更多樂趣。在徒弟耿延暉眼中,師父賈學志每一天都充滿激情,他也經常被這種情緒所感染。
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找上門學習參觀、請教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就在前幾天,賈學志利用高超的焊接技術幫助一口油井解決了生產難題。
賈學志說,工作年數久了,他才發現原來電氣焊能夠幫助油田解決那么多生產問題,以前很多方面都沒有想到,現在越來越覺得這把焊槍是個寶。
圖為賈學志正在利用自主研發的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進行焊接試驗
“讓電焊工更高效地工作”
這幾年,賈學志有很多小發明。最讓他驕傲的,還是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
在賈學志看來,電氣焊工作太苦了:無論夏天多熱,都得頭頂烈日在火光下炙烤;無論冬天再冷,躺在地上是家常便飯;即使戴著面罩,也無法避免火花刺進眼睛,那種火辣辣的疼只能靠自愈,眼淚止不住地流,比切洋蔥還難受。電焊工不僅工作環境差,效率還不高。
或許從參加工作那天起,這顆“種子”埋在了他的心里:怎么才能讓電焊工更高質高效地工作?
這些年,自動焊裝備在大口徑金屬管道上已經應用成熟,但在小口徑管道上,即使目前國內最好的焊接方式——氬弧自動焊的工作效率也不高,無法完全滿足生產需要。
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工作后,賈學志一直思考著如何才能實現快速高效的焊接。
于是,他帶著團隊展開研究,查閱資料,反復構思,做出設備再反復調試。
對賈學志來說,最難的還不是設備成型,而是接下來長達半年之久的工藝測試。他感慨地說:“就像你有一把槍,100米之內能夠射穿幾米厚的鋼板,但是怎么能精準地打到那個點上,這需要解決太多問題。”
在調試過程中,他和團隊成員面臨各種焊接難題,比如焊縫不直、存在漏洞等等。總之,就是怎么焊也焊不好。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賈學志沒有灰心,始終堅信這件事情一定能成,世間萬物都符合自然規律,技術也是這樣。
在這個過程中,他提出了很多新觀點,比如“時間到秒、質量到克”,焊一圈準確計算到秒,一秒也不能差;使用焊條要計算到克,一點兒也不能少。針對焊接過程中最難的開頭和收尾,他突破教科書上的固定模式,采取逆向思維,最終一一見效。
“剛開始試用時,設備不會使,總是壞,我要求徒弟們每焊一道焊口,就在黑板上記下來,晚上開會分析問題原因,早晨開會分享心得。”賈學志說。
對他來說,每一次創新都是一次自我革命,會讓他更加豁然開朗。就這樣,經過無數次“測試、失敗、再測試”之后,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終于被成功研制出來,不僅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兩到三倍,還大大降低了電焊工的勞動強度,員工只要利用設備遙控,就能輕松完成焊接工作。目前,勝利油田已經有3臺投入使用,今年還將再批復投用5臺。
這臺小口徑金屬管道自動焊裝備的“出世”,提前圓了賈學志多年的夢想,也讓他結識了國內好多焊接行業的大咖。他還曾受邀參加山東省特種設備焊接技術論壇,交流自動焊設備的研發應用情況。
今后的工作還會有多忙碌,賈學志不知道。他只知道,不能停下學習和創新的腳步。在他看來,攻克技術難關只是一方面,關鍵是讓這項技術活起來。所以,他要通過不斷創新,改進提升設備使用性能,讓設備更好用、大家愿意用,真正給生產帶來效益、創造價值。
上一篇:配電網典型故障分析與解決對策
下一篇:大慶采油八廠科學布局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