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勝利油田,啟動科技創新大引擎
2024-06-19 14:25:00 來源:能源科技
孫萬芹?韓世春?史忠華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引擎,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
在2024年年初召開的中國石化2024年科技進步工作會議上,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21項成果獲獎,還有6項成果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各類獲獎科技成果數量呈逐年上升態勢。”勝利油田科技管理部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頁巖油、CCUS等理論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科技創新生態活力迸發的背后,是油田既要著眼當前急迫需要,又考慮長遠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力的具體舉措。
站位高:構建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體系
產業創新需要科技創新推動,而科學規劃是油田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
早在2020年,勝利油田就構建了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體系,引領油田科技創新方向。
“我們以問題、需求為導向,分領域、分專業精心組織科技需求專項研討,研究制定勝利油田‘十四五’‘百年勝利’科技發展規劃和基礎前瞻研究中長期規劃。” 科技管理部副經理馬波介紹。
打開《勝利油田“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十四五”期間油田面臨的技術難題和需求、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等內容十分清晰。
《規劃》中有10項基礎理論研究、60項關鍵技術攻關、20項集成配套推廣、6項前瞻技術。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保障?每項技術都進行了明確。
“到2035年,勘探開發主導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0%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61年,勘探開發主導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0%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規劃》中,記者還看到了“中期(2035年)發展潛力及遠景目標規劃”和“‘百年(2061年)勝利’發展潛力及遠景目標規劃”。
目標就是奮斗方向。圍繞這個方向,油田還完成了科技項目、獎勵兩個管理系統建設,初步形成項目和專利跟蹤評價標準;啟動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平臺建設,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激勵路徑和收益分配機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聯動多:“一體化”攻關是油田技術創新的關鍵一招
今年以來,新紀錄不斷誕生。海上,CB208B-P2井日產油穩定在101.2噸,創下勝利海上稠油單井日產新紀錄,沉寂了20多年的海上稠油區塊有了效益開發的具體實踐;陸上,豐頁1-10HF井鉆井施工從180天壓縮到19天,創造國內陸相頁巖油水平井鉆井施工最快紀錄。
從海上到陸上,“豐收”屢見不鮮。
馬波認為,科技創新不是一個部門或一群人的事,要開放合作、協同創新。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是從基礎前瞻、技術攻關、集成應用等多個維度推進“一體化”攻關,強化“大兵團”作戰。
勝利油田成立重大項目領導小組,由油田領導擔任組長,下設管理辦公室,由科技、計劃、財務、法律等多部門組成。多部門聯動,保障了重大項目高效規范運行。
在勝利油田內部,圍繞勝利油田東部灘壩砂、砂礫巖、濁積巖以及西部深層致密油藏儲量的有效動用,開展地震、地質、油藏、工程一體化多專業協同攻關,實現多類型數據共享應用、多專業技術互動綜合、多參數模型實時更新、多工種作業協同決策,推進有效開發。
面向勝利及勝利以外,建立“大兵團”聯合攻關模式,針對重點領域設置國家項目、中國石化“十條龍”以及重點項目群等,優選油田跨單位、跨領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以及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科學家、教授組成聯合攻關團隊,推動重大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從2022年開始,油田首次實施“揭榜掛帥”,確定11個攻關項目并發榜,吸引了20多家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前來應征,北大等高水平院校揭“榜”,進一步加快推進“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油田還實施項目管理一體化,打破原有的“技術條塊分割、管理接力運行”模式 ,實現短流程、快決策、提效率、提效益;將科研項目分為國家、集團公司、油田、二級單位等四級,將主要資源向東部精細勘探、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頁巖油、CCUS、西部勘探開發等重大和重點項目傾斜;對一般項目和二級項目賦權放權,充分調動項目組的積極性,提升活力動力。
轉化快:院廠結合是技術轉化的有效模式
科研成果轉化離不開研究院和生產單位的緊密結合,研究院和生產單位組成聯合攻關項目群,聯合開展低滲油藏地質工程一體化、準噶爾勘探開發、頁巖油勘探開發、CCUS等領域攻關研究與示范應用。
勘探開發研究院與開發單位搭建共研共享一體化平臺,針對各個采油廠不同類型的典型單元,建立技術模式,形成技術規范,快速實施推廣,為采油廠增儲上產提供強力支撐。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打造技術支撐合作共贏平臺,組織專家行,定期赴開發單位參與論證、對接方案、解決難題,實現油藏提問題、工藝來解決,建立了院領導掛帥,油田部門牽頭組織、工程院主導實施、開發單位支持運行的高效成果孵化通道,最大程度縮短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周期。
研究院“主動上門問診”,開發單位主動提需求,共同解決“疑難雜癥”,推進科研成果在解決生產難題中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油田層面則抓好項目規模化推廣實施,編制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清單,跟蹤評價項目成效。
同時,以考核指揮棒,引導科研人員從“重成果”轉到“重轉化”上來。“項目驗收不是結束,我們設立3~5年評估期,按年度評估,評估結果作為轉化獎、滾動立項、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等申報依據。”工作人員介紹。
在激勵機制建設方面,油田不斷完善以價值為導向的多元化激勵機制,同時突出了一個“重視”和一個“側重”,重視對前瞻基礎性研究的獎勵,設立基礎前瞻和重大成果獎;側重對直接研發人員進行精準激勵,主要貢獻人員的獎金比例不低于獎勵總額的70%,通過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油田科技創新生態活力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