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聚焦效益打造經營創效新模式
2024-01-15 14:43: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王希振
一體化思維推進產業化、市場化、平臺化發展系統性觀念刻畫分版塊、分業務、分層級盈利模式,體現了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油氣井下作業中心在支撐保障油田增儲上產提質降本中創造“作業價值”的創效新模式。
今年年初以來,該中心圍繞“技術服務提供商、油氣增產服務商、油藏經營管理者”目標定位,以一體化思維推進產業化、市場化、平臺化發展,以系統性觀念刻畫分版塊、分業務、分層級盈利模式,打造出了新時期市場經營創效新模式。
又多又好又快,向“量質效”三提升要效益
市場占有率不高、區域動力階段性保障不足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矛盾問題,中心對標“專業化保障硬核實力”要求,自去年起,就對動力增開進行了測算推演,于今年初開展了“提升行動”,系統規劃了上半年動力增開至400部的目標和措施路徑。
作為油田唯一一家超萬人的直屬單位,該中心在助力油田“效益穩產2400萬噸以上并持續上產”奮斗目標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該中心經理王琦說:“作業動力規模增長是增強專業化保障硬核實力的切入點、提升市場化經營扭虧創效的突破口。”
該中心統籌內外部資源、整合各方面要素,系統推進“人力資源優化、機制創新、裝備升級、平臺化經營”四項措施落實,在用工總量不變、投資成本未增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動力從320臺到402臺的“改字頭”式躍升,提前兩個月完成上半年增開任務。
在追求量的規模增長同時,該中心更加注重質的有效提升。他們開展了設計、施工、服務、產品等“四個質量提升行動”,向服務全流程的標準提升、施工全過程的質量進一步聚焦發力,推動油水井提質延壽。孤東作業區堅持“精細井筒,延伸油藏,拓展地面,為油負責”修井一體化理念,把作業施工融入“油藏經營管理”,GO7-21X5226井施工后至今已生產951天,累計產油12945噸,成為提質延壽示范井。
8月23日,孤東作業區上修GO8-23-312井,次日凌晨便合格交井,僅用時17小時。這是中心在“量足”“質優”基礎上,突出高效率的縮影。他們打破定額周期禁錮,以推進油井維護示范井工程、作業誤工雙向考核為契機,優化工序節點、重塑運行流程、強化責任落實,檢泵占產周期取得質的突破,單日單井勞務收入提升58%,在推動效率變革中實現了效益大幅提升。
配套自動化完善產業鏈,技術裝備投入見效
隨著硬件設施的到位運行和操作人員的技能達標,純梁作業區于今年建成國內首個成規模作業自動化示范區,人均勞動生產率提升29%,接害觸污降低80%。該中心將科學規劃裝備迭代升級,穩步推進現河、樁西兩個自動化作業區建設,年內完成小修自動化設備配套至147臺、占比40%。
純梁作業區的員工對此深有感觸:“司鉆一人一鍵完成起下操作,勞動強度的下降,換來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除自動化設備外,素有“萬能作業機”之稱的連續油管設備也推動著速度升級、效益提升。
樁西區塊有著海油陸采大井斜、長位移等井身軌跡不好的特點,運行連油施工,實施替泥漿、通刮、打橋塞、射孔等工序,能有效解決井深單獨起下管時間長的問題,極大地縮短占井周期、提高作業時效。中心8部連油設備分布在基地、北部、西部片區,大力推行“自動化+連油”修井模式,單井工序提速50%以上。
該中心系統刻畫業務結構,以業務拓展推動結構調整。像擴大連油規模一樣,該中心還擴大了壓驅、側鉆、海上、帶壓、試油等業務規模,試點推進舉升服務、桿管在線清洗補全產業體系,并拓展業務鏈,向設計服務、防砂等第三方技術服務業務鏈邁進,多元化業務結構調整基本到位、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構建,拓展業務占主營收入35%,成為中心經營創效的潛力點、增長點。
自去年起,該中心各作業區相繼成立工程技術服務部,大力拓展技術服務市場,加大高壓水射流脈沖解堵、水利噴砂射孔等自有技術應用規模,加強泡沫沖砂、水利震蕩解堵等社會服務資源整合,拓展二氧化碳壓裂、水基壓裂等技術服務項目,油服定位更加精準,技術服務帶來的效益持續提升。
注重“內改外聯”,完善市場化機制創效
中心順應現代化企業改革發展大勢,在內部全面推廣新型目標經營責任制,以劃小核算單元為出發點,以契約化管理為突破口,以放權賦能為核心,公開競標選聘項目經理,雙向選擇組建創效團隊,合理確定經濟指標、管理指標、約束指標和發展指標4大類指標,以契約指標倒逼催生動力。
在孤島作業區,該中心將新型目標經營責任制延伸至“工程技術服務班”“工程施工服務班”“連油連桿班”“壓驅班”等四個新型班組,7月21日,工程施工服務班向一線隊伍“兜售”Y221FX-150型換井口懸掛封隔器,在檢換350井口施工中,減少三道工序十余項操作,將原本一天的工作量壓縮到半天完成,當天技術創效0.8萬元,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
截至目前,該中心組建新型項目組118個,優化人員380人、增開動力32臺,人均勞效提升34.5%。
一線以契約化方式管理,后保單元則以細分專業化方式推進。該中心細分搬遷準備、工程技術、設備維保等內部專業化,構建生產輔助單元與作業一線內部創效市場,完善內部市場定額價格體系,打造了作業一線“拎包上井”、特殊工序“專業施工”新模式,承攬搬遷準備、施工收尾等輔助業務75%的工作量,助力作業運行效率有效提升。
內部市場化有聲有色,對外市場化創效同樣可觀。該中心拓寬與開發單位合作扶停、區塊承包模式,加強與科研院所、專業化單位一體化聯合,試點推進史深100壓驅示范區和濱17塊整體開發,一季度合作交井172口,增油1.1萬噸,實現油藏經營價值最大化。
堅持高水平走出去的同時,注重高水平引進來。該中心與貝克休斯、中海油等國際、國內油服公司開展技術合作,推動前沿技術有效利用,與石化機械、勝動機械建立聯合研發基地,一體式快速修井連續油管等高端作業設備投入研發,開放合作的市場化機制提升了全要素生產效率,增強了全方位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