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中油測井深耕技術創新爭做降碳先行者
2024-02-22 10:33: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牟?瑜?緱艷紅
7月10日至16日,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測井”)在榆林地區完成了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場地初步篩選,優選盆地級別靶區面積近50平方千米,下一步將基于此項成果,聯合CCUS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榆橫工業園區開展10萬噸級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科學研究,已獲得榆林市榆陽區發改局核準、備案。
隨著中國石油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3.0的全面部署,CCUS、地熱、富鋰鉀鹵水、天然氣水合物等低碳、零碳、負碳業務因其成本低、效益高、安全可控而呈現廣闊前景,同時面臨著技術種類多、特性復雜、行業跨度大等挑戰。
中油測井發揮“研發、制造、服務、應用”一體化優勢,利用現有技術資源進行適應性改造升級,在低碳工程的地質勘探、開發利用、運行維護過程中開展勘察、監測、證實等定制化測井服務,為油田及地方企業提供高效、安全、全方位的支撐保障,優質高效的服務得到長慶油田、吉林油田、華北油田、柴達木綜合地質研究院、中國石化綠源地熱能(陜西)開發公司的高度認可。
在CCUS領域,我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仍處于工程示范階段,需建立明確、量化、通用的場地勘察表征技術,同時二氧化碳氣驅注采過程中井筒完整性評價、氣竄識別、區域封存有效性監測等環節亟需優化配套裝備技術。中油測井以封存容量、效率、安全性為核心,推進超臨界態二氧化碳巖石物模及數模理論創新,打造多尺度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選址流程、二氧化碳氣驅動態監測及注氣有效性精細評價、二氧化碳封存安全性監測及評價三大技術系列,面向環鄂爾多斯盆地千萬噸級CCUS產業集群以及中國石油11個CCUS重大開發試驗區,圍繞碳封存、碳利用工程的安全性和監測效率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CCUS類測井作業600井次以上,助力中國石油向全年150萬噸注氣目標全速邁進。
在地熱領域,中油測井支撐青海共和盆地深部地熱能源鉆探示范工程,圍繞干熱巖型地熱開發利用階段的靶區優選—儲層激發—運行維護3個關鍵環節,開展全周期測井系列優化,基于耐高溫(200攝氏度)、高精度成像測井系列,通過熱儲巖體優選、注采井網連通性、產出能力三位一體綜合研究,形成以巖體熱交換評價為核心的EGS(增強型地熱系統),實現了熱交換面積與熱儲產出最大化,助力國家首個干熱巖試驗區的探索與建設。
在富鋰鉀鹵水領域,隨著近年來鋰礦、鉀肥資源需求量激增,國內全面加大鋰鉀鹽資源勘探開發力度,針對石油和天然氣伴生的工業品位鉀、鋰礦產,亟需明確區域鹵水資源分布規律及整體富含量。面對目前國內鹵水層仍以水文評價為主、缺少井孔地球物理精細評價的現狀,中油測井針對性開展測井響應特征研究,創新了鋰、鉀元素含量計算方法及產能評估模型,形成了工業品位富鋰鉀鹵水層測井解釋標準,建立了鹵水儲層分級識別及資源量評價體系,通過配套測錄井采集方案及區域評價實現工業化推廣,支撐柴達木盆地馬海、鴨湖等5個區塊鹵水資源勘探開發,單井作業日產鹵水最高可達2800立方米。
在天然氣水合物領域,我國勘探試采進展迅速,已在南海北部圈定了兩大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帶及三大富集區,但由于天然氣水合物儲層分布的不連續性、非均質性以及產出類型的多樣性,極大地制約了天然氣水合物的儲層評價。中油測井針對天然氣水合物特殊的物理性質和賦存條件,持續探索海域復雜類型水合物合成、分解過程中的測井響應機理,深化水合物成藏認識,形成儲層測井評價關鍵參數定量表征技術,為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水合物試采、落實儲量規模提供了有力的測井支撐。
降碳,不止于義務。中油測井圍繞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爭做降碳先行者,服務除碳工業,躬行踐履,行而不輟,立足國內外形勢及行業變革,以解決難點痛點為目標,深耕技術創新,加速核心技術迭代,打造貫穿除碳工業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測井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