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出國記”
2023-09-18 16:27: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趙?威
日前,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已在印度尼西亞Jabung油田“落戶”156天,為印尼石油開采貢獻大慶力量。
從簽下訂單到“漂洋過海”,從“水土不服”到“開花結果”,二氧化碳吞吐技術首次走出國門,幾經“波折”,終于在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初結碩果”。
三年磨一劍,百萬美元訂單“姍姍來遲”
二氧化碳吞吐技術是一種提高油井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大慶油田已應用于上百口油井。而在印尼,這項技術還是個“空白區”。
2019年,印尼政府為了加快推進、提高采收率技術在印尼的應用范圍,提出了二氧化碳吞吐試驗項目。大慶油田印尼分公司和采油工程研究院獲得市場信息后,特邀中國石油印尼公司和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團隊到大慶油田進行訪問、調研,雙方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可沒想到,2020年突發的疫情卻打亂了合作計劃。
直到2022年3月,中國石油印尼公司重新啟動項目招標,采油工程研究院憑借豐富的技術經驗,專門針對印尼情況制定施工方案,并一舉擊敗5家外籍對手,才讓這份百萬美元的訂單“姍姍來遲”。
三個年輕人,頂個“諸葛亮”
2022年10月27日,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技術服務中心東亞區項目經理宋艷楠、油田化學研究室工程師劉紀瓊和李廣鑫3名青年骨干滿懷信心地帶著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啟程。他們制訂了一個目標:“頂多一個月,我們就回來。”
但未曾想,他們在印尼整整苦戰了76天。
“和大慶油田標準化施工完全不同,這里沒有現成的設備,也沒有相應的設施。”小到一張安全標識貼,大到一臺裝置,宋艷楠跑外聯采購,劉紀瓊和李廣鑫動手布置場地。印尼分公司和試油試采項目部在人員、設備、材料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現場終于具備了標準化施工條件,可他們卻變成了三個“黑瘦子”,見過場地的印尼方都為大慶油田的標準化施工深深折服。
施工一波三折,破解技術難題
2022年12月2日23時,施工正式開始。為了確保24小時施工不間斷,劉紀瓊和李廣鑫倆人倒起了白班和夜班。白天烈日炎炎,晚上挑燈夜戰。可開工沒多久,他們就發現,不知什么原因,二氧化碳無法注入地下,施工斷斷續續。“在大慶油田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為了查找原因,他們反復實驗、檢查,與采油工程研究院專家組緊密結合,前后線聯動。經過半個多月的摸索,真相浮出水面:由于印尼氣候炎熱,氣源罐制式及標準不同,二氧化碳氣源與國內存在相態差異,造成注入困難。在采油工程研究院技術團隊的合力攻關下,最終成功破解了這項難題。
經過40天施工鏖戰,1月10日,印尼當地時間23時,在中印兩方施工人員炙熱的目光中,最后一立方米二氧化碳順利注入地下,現場一片歡呼沸騰。遠在大慶的采油工程研究院專家即興賦詩一首:“忽聞域外傳捷報,辛酸盡去喜欲狂。披星戴月枕戈睡,而今只道是平常。雖有風波巧手定,眾志成城氣自強。時光不負拓荒者,三敢三嚴續輝煌。”
此次二氧化碳吞吐技術“落戶”印尼,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并為后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未來,我們會努力讓更多的油田技術‘走出去’!”眺望遠方,宋艷楠、劉紀瓊和李廣鑫3名年輕的油田科技工作者許下了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