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一帶一路”沿線上 15343公里跨國搬遷路
2023-06-28 14:53: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蔣晨峰?李博達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共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第10年。作為最早走出國門在海外闖市場的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在沙特、科威特、乍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石油能源公司合作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發展態勢。邁入十周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恰逢其時開啟了烏干達市場,中標了3部鉆機,成為中石化唯一一家在烏干達市場施工的鉆井公司,為烏干達的油氣建設帶去新活力、新希望。
3月的烏干達國家公園,植物繁茂、動物成群。
“一帶一路”上著名的白尼羅河,從烏干達中部貫穿北部,流經蘇丹和埃及,開始了通往地中海的漫長旅程。在離此不遠的聯合國自然保護區、烏干達國家公園里,成群安逸的大象、野牛、長頸鹿和其他動物吸引著大批游客。
與此悠閑場景形成劇烈反差的是,國家公園中部的JBR-05井現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烏干達項目1501鉆井隊設備已經全部就位,43名中外員工正在緊張地安裝調試。
“盡管我們是‘鐵軍’,盡管做足了充分準備,但是白天強烈的紫外線、晚上遮天的蚊蟲、當地口味的西餐,還是讓兄弟們難以招架。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為了緊扣項目運行進度也只能咬牙忍住。目前,1502鉆井隊設備也已經從港口發運,1503鉆井隊設備在國內已經運轉調試完畢。”參與了跨國搬遷全過程的項目經理嚴安源說。
準備特別周密——以小時為單位進行倒排
“第一部鉆機動遷用了132天,但是我們前期的準備足足用了23個月,到首臺鉆機開鉆,全部準備時間將達到35個月。”鉆井一公司國際項目管理中心主任莊義江說。
烏干達市場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一直高度關注的新市場。尤其是具體承攬該市場鉆井業務的鉆井一公司,更是為了助力烏干達油氣建設,達成與道達爾公司的合作,鉆井一公司代表、黨委書記李忠慶匯集班子智慧,決定傾全公司之力啟動烏干達市場,還要抽調國內外各市場精英、開展專項培訓、特別定制靜音鉆機。2021年12月6日,項目部經理于志祥前往烏干達,在海外工程公司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對當地整體經濟環境、法律法規、公共安全形勢及石油工程服務市場情況、合同條例外項、辦事處食宿、現場基地、運輸車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考察,發現烏干達市場前景樂觀,可以和非洲、乍得形成連片市場。
緊張的設備發運工作,在接到甲方授標函的那一刻便開始了。對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來說,烏干達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一整套鉆井設備的入關、清關,道路情況及當地運輸商跨國運輸能力,都是一種不可控的存在,需要統籌考慮的同時,亦需要在探索中進行,設備發運難度無法想象。
一整套鉆機設備、橫跨3國1.53萬千米運輸距離,裝備發運涉及多個國家,又需要甲方、當地政府、運輸商、供應商等多家單位的協調和支持,更是涉及人員的調配、設備提前試運行、車輛組織安排、各種手續辦理等諸多環節。為保證所有配套設備按要求節點到達作業現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鉆井一公司與海外工程公司通力合作,在國內和國外召開了十余次項目協調會,多方協調關系及溝通運行計劃,對每個細節進行討論和完善。隨后,召集相關運輸商對道路情況、途徑國家城市情況、各路段的距離、預計時間等一項項進行了調研和討論,再將所有時段節點以小時為單位進行倒排,以確定貨物發運時間及順序,最終敲定了海運和陸運方案。
“Perfect plan ,proceed!.(計劃完美,執行!)”2022年10月25日,一向要求、標準甚至比沙特更為嚴格的道達爾公司,在收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精心提交的JMP(行程管理計劃),并仔細審閱后,由物流運輸經理亞歷山大通過郵件回復道。
跨越千山萬水——途經3國1.53萬公里
“從廠家出發到施工現場,我們的設備經過海運和陸運,跨越15343公里搬遷路,比從世界上最長河流——尼羅河,來回走一圈還要遠。”1501鉆井隊平臺經理陳日峰介紹道。
此次超遠途搬遷,1501鉆井隊足足裝了14023.59立方米、2559.48噸、267件設備的152輛高、低板車,該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全程緊盯。在提交所有設備資質,由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合格后,設備主體從四川省廣漢市廠家開始出發(其他設備分別從河南濮陽、河北任丘、江蘇建湖、徐州等地發運),走京昆,連霍,日蘭高速一路向東約1850公里直奔青島港口。從青島港口卸車裝船發運,航海約11942公里來到肯尼亞最大港口蒙巴薩。
“別看海運距離最遠,但難度其實是從我們所在的蒙巴薩港口開始陡增。接船、驗收、探傷、檢查、轉運手續繁多、程序復雜。多虧了海外工程公司相關部門幫助協調,確保了工作趕上了進度。”在蒙巴薩港口負責海關接船驗收和設備轉運的鉆井總監張洪亮表示。
設備沒有時間滯留,和張洪亮一起負責的機械主管李士峰,通宵達旦、馬不停蹄指揮運輸公司,在通過海關檢查后盡快將267件貨物從萬噸貨輪卸下,從空間有限的港口運至30多公里外的貨運公司堆場,再依次運送到指定的堆場進行設備吊點探傷。就連運輸公司的車輛,也要催促盡快由道達爾指定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查。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交通風險,確保發運和轉運途中的裝備安全,還要按照“低板車拉運重貨和關鍵裝備,車況好的高板車拉運不能一點磕碰的頂驅等精細裝備,普通高板車拉運普通散貨”的原則,通過重新整理、安全有序吊裝到152輛運輸車上。經過仔細全面的車況和貨物固定情況檢查,對每個固定點拍照存檔,同時對設備超出車板的部位,四周全部捆綁紅色布條、反光條和異常超長荷載標識,極盡可能保證道路運輸安全后,才能向邊境馬拉巴進發。運輸車經過930公里路程到達邊境馬拉巴,再通過邊境檢查后向Tilenga(蒂任加) 油區基地駛去。
這段621公里的路程里,從烏干達城鎮利羅到卡爾馬,有大約55公里的道路崎嶇、坑洼密布、異常顛簸、難以行駛。每當行至這段路程,項目經理嚴安源總要特別提醒運輸車輛由平時的每2個小時一次的固定檢查,改為每半個小時一次,確保設備固定牢固,避免顛壞貴重精密設備。行至烏干達國家公園時,通往Tilenga (蒂任加)油區基地JBR-05井井場有約11公里的土路。開著皮卡護送車輛的運輸公司帶班隊長反饋道路窄且彎,運輸車輛無法回車,只能單向行駛,運輸時需要2個信號員指揮臨時封路。由于趕上雨季,平均每天都有一場暴雨,因此路途泥濘、車輪打滑,導致通行困難。為此陳日峰每天和甲方、運輸公司結合,安排平板車模擬通行,一旦發現難以通行,立即安排修路。每次道路出現問題,陳日峰都會帶領人員和設備緊急支援,先對全部車輛貨物的固定等情況進行細致檢查,再幫助運輸車隊安全通過最艱難、最危險、也是最關鍵的路段。
與自然和諧共生——練就靜音、環保、隱居本領
一直以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特別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因此,他們為了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選擇在烏干達大隱隱于自然,最大限度降低石油鉆井對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的影響。
可是想在大自然中“隱身”又“引聲”談何容易。烏干達國家公園周邊生態極其豐富,濕地、湖泊種類繁多,各類動、植物隨處可見,稍有差池,就有可能驚擾到它們。
“試想一下一群打扮鮮艷、吵吵鬧鬧、還喜歡隨手扔垃圾的人突然成了你的鄰居,是不是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因此,來到這,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盡可能減弱我們的存在感,完美融入到大自然環境中。”身穿赭黃色工衣的1501鉆井隊安全監督任峰介紹道。
別看中原鐵軍孔武有力,但他們特別注重細節工作。為了減少對保護動物的視覺沖擊,他們不僅將以往紅黃藍白等鮮艷色彩,組成的鉆機設備、車輛營房等都進行了偽裝涂色(更換為赭黃色),甚至連以往紅色、藍色等鮮艷色彩的工裝也一樣更換,還安裝了可調光變色的燈具。
“我把和鉆機的合影發給媳婦,本來是想讓她放心。結果,她看完笑我衣服、鉆機和人一樣,特別‘土’。”同是1501鉆井隊安全監督的隋炯苦澀笑道:“別看赭黃色看起來土了吧唧,但是就像戰士的迷彩服,可以很好地融入環境之中,實現‘隱身’。”
另外,此次搬遷與以往不同的是,上百輛運輸車接連通過井場前的11公里土路時,居然從來沒有蕩起半點塵煙。除了選擇在雨季搬遷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做好了降低車速和干土濕潤等工作,車輛進入烏干達國家公園前要進行50分鐘以上的清洗、檢查,將降塵、除油和噪音控制做到極致。另外,他們在轉運出發前,還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設備上任何一點油污都被擦拭干凈,確保沒有一滴油污落地,并全過程對垃圾進行細致分類。
“現在我們正在緊張地安裝調試,可以確保在施工中將鉆機噪音控制在白天不超55分貝,晚上不超45分貝,相當于臺式電腦主機運行的聲音,離遠了根本聽不到,基本實現了‘隱聲’。”該項目電氣主管仲崇富介紹道:“為了達到現場零排放標準,這臺鉆機對臺面、油罐、泵組、固控罐等進行了專門設計,通過鉆井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實現廢物廢液零排放,發電機組尾氣排放和能源消耗系統(DPF),可以確保井場所有危廢不落地,“雙碳”碳排放量減少90%以上,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上一篇:中原固井創兩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