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中原井下電驅切割解卡首戰告捷
2022-05-07 14:16:00 來源:能源科技
通訊員 余國嬰 孫金朝
4月13日凌晨,在中原油田白43井,隨著井內近4000米管柱的最后一根油管被起出,中原石油工程井下特種作業公司圓滿完成首次電驅切割油管解卡施工,填補了中原地區智能電驅切割工藝應用的空白。
隨著中原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東濮老區大修井的工作量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大修過程中,經常發生井內管住遇卡故障,解卡失敗后需多次倒扣打撈,不但施工周期長,還極易造成二次事故。以往管柱切割,多采用化學切割、聚能(爆炸)切割工藝,隨著國家對危險物品的管控升級,審批流程繁瑣,安全風險極大,無法滿足復雜故障的應急響應,夜間和跨區域調遣更為困難。為此,采用新的切割工藝迫在眉睫。
白43井大修,是白廟儲氣庫地下工程建設的收官之作。該井2012年7月在補孔壓裂中管柱遇卡,一直未解卡。2022年3月5日,采用連續油管下直徑60毫米磨鞋,沖砂至4006.5米無進尺。為提高打撈效率,中原井下特種作業公司組織技術骨干反復研討,優化方案,與甲方技術部門協商,決定對該井嘗試電驅切割工藝施工。
井下特種作業公司技術發展中心克服困難,精心備戰,4月7日從河南濮陽駐地趕赴位于山東省東明縣的白43井。4月8日,按照設計方案,將電驅切割儀器下至井深3963.89米后,僅用35分鐘,地面儀器顯示切割完畢,管柱切口平整規則。
電驅切割儀器維護方便,安全環保,在白43井首次亮相即“驚艷全場”,也使得中原井下特種作業公司的電纜輸送切割管柱工藝技術實現了聚能、化學和電驅全覆蓋,為全天候做好修井復雜故障應急響應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下一篇:一位“油氣偵察兵”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