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文章
-
- 09-14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弱電專業教改的探索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淺析“三鹿集團奶粉事件”危機根源
- 11-28新媒體的發展及其教育創新應用研究
- 11-28樓宇信息系統的現狀與應用以及發展趨勢
- 11-28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漯河站啟動
- 11-28打造煥發生命活力的教育時空
- 11-28觀察中國管理教育30年
- 11-28駕馭論:科學發展的新智囊
- 11-28軟著陸將解讀中國管理國際化新走勢
- 11-28創建中國水電國際化強勢品牌
- 11-28管理科學進入新觀察時代
- 11-28全球化傳播語境下的家國建構
- 11-28網絡民主對公民社會建設的影響研究
- 11-28奧運后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分析
- 11-28國家創新系統下的大學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及服務模式探討
- 11-28非均衡理論及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 11-28綠色、安全和通訊是汽車電子的未來
- 11-28敦煌莫高窟將為游客建"數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軟件平臺幫媒體公司建社交網絡
- 11-28蘋果喬布斯:用13年給IT業洗一次腦
- 11-28海外傳真:2008年數字印刷市場回顧
- 11-28東芝將在2009年CES帶來新水平的前沿技術
- 11-28互聯網:世界的鏡子
- 11-28中美文化論壇研討數字技術保護文化
- 11-28故宮國圖面臨“數字化”難題 缺乏專門人才
“ 十四五”我國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展望
2024-01-05 13:53:00 來源:權威評說
文/楊建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副部長
這個時代大家都很熟悉,從中國制造業的全面發展,能源化工重大行業的發展,背后必須有技術進步的全面支撐。從上個世紀80年代之后,我們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我們有了手機,有了更先進的通訊產品和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帶來的改變。但是,原來在工業經濟時代形成的生產體系,在信息技術時代吸納運用和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給整個產業帶來快速發展。“十四五”規劃,說的更多的是中國在這一個階段如何布局,技術進步將如何改變我們。
可以用4個概念來描繪這個階段的基本經濟運行。技術經濟。在這個發展的時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源頭驅動力量,就是新技術的出現、完善和發展。這些新技術在這個時代有什么技術概念,可能你更關注那種落到你肩膀上的技術,能夠在經濟中變成新產業的技術。你一定不要忽視技術如何能夠形成新的產業。如果不能夠形成新產業,它就只是實驗室和教材中的內容,這需要大家甄別。變成了新產業并不夠,新產業必須在市場上通過新模式新業態,把能夠創造的價值點實現了,說白了你得能夠賺錢。如果你的技術很炫目,你的產業也高大上,但是你沒有把后面這兩塊走出來,你沒到市場上賺錢,這個技術沒有意義。無論是過去的工業技術時代、信息經濟時代還是現在這個時代,一個技術要成為一個真正改變我們生活帶來希望的技術,務必要從第一個環節走通四個環節,才能夠持續發展下去,才能成為我們企業關注的對象。不具備這四個條件,我覺得我們企業你要去追逐他,那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和代價。新的技術時代,一定要學會去甄別,要搞清楚,用這個技術能不能夠創造新的經濟價值,能不能夠滿足市場需要去甄別。
在“十四五”規劃中,技術研發環節是不甘落后的,對一個企業來說你可能沒有能力覆蓋,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在這些基礎的、關鍵的研究領域,必須全面布局努力創新。有些概念大家應該都是熟悉的,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這里面生物醫藥現代能源是大家已經看到的很熟悉的產業場景,但是前面的這些還有很多正在不斷突破的技術領域。量子技術的發展將對基于硅晶的信息和數字技術的物理平臺,提出新的挑戰,可能帶來一次革命性的全新變化。試想一下,當電子計算機過去幾十年改變人類社會如此深刻的情況下,當一個技術甚至可以把技術或者結構改變之后,它就會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領域必須做,而且不只是熱情。
“十四五”規劃中,我們把現有國家在基礎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究資源,要進行新一輪全面整合優化和提升。大家都看到在過去這些年,我們對國家各個層次研究的優化整合沒有停過。從50年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開始,這個領域就要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優化管理。在不斷的體制機制調整過程中,我們在試錯,我們在走錯了扭回來,走錯了調整,就在不斷試錯過程中,慢慢摸索出來一條適合中國技術進步需要的體制和機制,盡管它不完美,但是它越來越多地適應了我們的發展。大家注意這個方向籠統概括起來有3個字,就是越來越多的市場化,我們開始把源自于企業,源自于整個社會群體的這種研究能力和資源,通過政府的重新定位,慢慢激發出來,慢慢凝聚起來,最后形成整個國家的技術創新力量。所以大家再看后面描繪的這些體制機制,你應該注意貫穿體制機制背后的一個關鍵的線條靈魂,那就是市場化,要充分激發和釋放市場化力量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核心和主導作用。
原來我們搞市場機制不只是資源配置,不只是我們生產要素的資源配置,科研要素的資源配置更得市場化,所以大家注意看,最近探討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我們舉國體制,有它的優勢,但是我們也看到,你是絕對不能夠在這個背景下忽視市場。舉國體制真正的意義體現在它能夠把整個國家的市場力量充分釋放和調動起來,這才是舉國體制的優勢,而不是由國家層的地方承擔研發的作戰,這是要格外注意的。應該說“十四五”規劃中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是這樣概括的。所以我覺得大家要對技術進一步了解。
有了技術領域的探索,第二個環節就是在產業領域找到落點。目前從產業角度對新技術的輪廓描繪是五花八門的。在整個產業體系之中,新技術有兩個屬于這種引擎和基石層面的技術,他們覆蓋了所有領域,覆蓋了所有產業領域,任何一個產業領域都離不開它,這是兩個引擎和技術性的技術。這兩個技術形成了產業體系之后,接著要在下面幾個領域更好地體現價值,更好的產業化。我們有生物,有綠色低碳,有高端裝備,有數字創意,其實大家后面還可以把序列不斷地去延伸增加,對我們目前新技術、新產業結構的一個概念模式。所以希望這些概念能夠為大家理解這個領域提供一個相對清晰的思路。
數字經濟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細分成更多領域,互相傳達,互相穿插,互相增加。有一個留學生通過了一門非常優秀的技術,然后他認為他的技術體現到什么產品,應該有很多的需求滿足市場。一進市場發現沒人認,后來我們在那地方打聽,他們對市場和消費者的理解是,你坐在實驗室異想天開想出來的,那些消費者真的像你想的那樣需要這個東西嗎?我就舉個小的例子,比如說大家銀行用的UK,這曾經是一個在銀行金融安全管理方面擁有廣泛的設備,一個企業就依靠著技術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成果,但那是過去了,今天,隨著新的數字技術對金融業的終端消費的改變,人們已經有了更多的安全防護手段,你打開手機會發現存錢半價,你不再需要那里頭開了,而且它的安全防火墻做得很好,你的聲音,你的面貌,你的指紋,各種信息都可以作為安全鑒別識別標準,而且安全度比UK一點不遜色,于是這以后企業就遇到難題了,迅速跌到一個億不到,跌到幾千萬,我現在看,我們在交流過程里面,就發現他為什么在這個地方遇到困境了,就是因為當技術發展變化的時候,他就依托著原來的習慣思路,對新的信息時代的金融安全技術,提了一個他自己認為有前途的方向,他就把他們對市場的理解說,不知道未來的消費者怎么樣,反正我們做到那個地方,因為你增加了我們太多的不方便,你覺得你的好像很優異,那是你覺得的。所以我們在未來技術的判斷過程中,務必要找到那種得到市場認可的使用場景,說白了,你一定得把錢賺回來,錢賺不回來,再美好的愿望都只是自娛自樂,我們可別陷到自娛自樂的這種新產品的研究中去。
目前是新的數字化時代,技術在進步,從模式跟過去相比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工業革命初期,我們當時是以愛迪生為代表的第一批發明者來推進技術進步,后來我們就聽到了貝爾實驗室IBM的研究中心以這種集中的科研實驗室來完成。當技術開始向各個方面不斷去突破、探索、試錯的時候,我們就出現了很多的獨立的小企業去推進,所以說大家在硅谷看到了VC支持下的那一大批新興的小企業,它能夠有更靈活的這種技術的探索空間,敗了就敗了,成了它一個小概率的成功,會置換出一個很大的產業方向。后來到了互聯網技術,我們注意一個新的方向出現---平臺。而到了今天,我們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平臺,而把更多的社會平臺概念整合在其中,一個更立體的平臺,所以從單個的人到平臺,再到更系統的平臺,技術研發的特征越來越社會化,技術價值的實現也越來越社會化,技術的發展模式越來越社會化、體系化,這就要求置身其中的企業家和企業要具備比以往的鉆研精神更豐富和立體的思維能力,你必須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今天的這種技術進步時代,對企業家的要求比以往高出了很多,你可以不是全才,但你必須是一個能夠對所有方面的變化都能夠及時感知和作出科學判斷的企業家。
我們從技術進步的角度做了這些描繪之后,他未來在“十四五”規劃中是有很多具體的內容能推廣的。當然技術的產業化包含太多不確定性,在“十四五”規劃過程中,我們只是提出了打造未來技術的應用場景,但是如何去打造,國家似乎并沒有做出更加具體規劃。我們這里就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比如說當下的5G的網絡投資,大家都知道5G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它的成本比前面的幾個技術階段高了很多,但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誰能夠把5G的技術更好地運用起來,讓它場景化,最后創造價值,最后讓5g的投資能夠投有所獲。如果我們找不到非常廣泛成熟的應用場景,5G的投資價值就沒有很好的實現。過了幾年新技術,6G的技術開始普遍,讓5G技術不再有技術優越性,這一輪的5G投資就得更加慎重一點。決定性的因素就在于5G的應用場景有沒有打開。過去的信息技術應用場景有兩大維度,一個就是以我們手機為代表的終端消費,上網買東西、玩游戲等等,直接服務于消費者的終端消費,可以上網看電影。在這個應用維度上,信息技術已經提供了很好的應用場景,而且很多企業賺錢了,不管是馬云還是馬化騰,都是在這個維度上賺了錢。但是當我們把信息技術在維度上應用到制造業,改變生產流程,優化企業生產體系,讓我們節省能源,創造價值,讓我們通過機器人的替代來解決勞動力,在這個維度上我們去做得明顯不夠。
我們再看5G技術。從2G到3G到5G,你會注意5G技術其實更大的應用場景是在信息技術獲得價值,5G獲得的價值比4G多多少,比3G多多少。已經沒有太多的新增價值了。以手機為代表的這些服務,你給他支付的價值基本上能付的都付掉了,4G的時候,我給你付了那么多,5G的時候,你多投了那么多錢,我會給你多支付嗎。因為我該得的都得了,所以說5g我可以享受,但是讓我多付費我不開心。所以這就面臨了應用場景的問題。
企業的更多應用場景在哪里,在我們的工業體系,而工業體系的完成改造和提升并沒有很好吸納吸收,他沒有打開,這條路就走不上去,就會面臨困境。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回想一下中國的消費升級和對應技術進步的問題是很值得思考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要解決溫飽,農業高速增長,這個階段我們對應的技術內容或者技術創新能夠賺錢,最熱鬧的領域是中國的農業機械,其實包括為農業服務的化肥等行業,它的技術進步是最引人注目的,因為它的技術進步體現在產品上,能夠迅速賣掉。回想一下中國這批企業,在這個階段是它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時期,中國的農業高速發展,包括我們的種子、化肥相應的技術。后來我們進入了輕工業階段,中國的老百姓開始購買輕工產品,輕工業成為主導產業。當時中國的技術進步最引人注目的是發生在哪些行業?是哪些技術?當時有10條彩電生產線,我們從VCD到DVD的升級,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的升級,然后中國的紡織機械行業從初期的紡織機械技術到開始跟進全球先進技術的紡織機械,當時的技術進步是誰在做?是哪些技術獲得了成功?都是由消費者的需求決定的。
我們再往后面推過去20年,過去這20年,中國進入了柱形主導的消費升級階段,中型的消費升級又帶動了整個中國工業的增長,除了電子信息產品的消費熱潮之外,我們還有一大塊技術進步的浪潮,在改變著中國的生產體系。比如說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那時候中國鋼鐵從1億噸到了10.6億噸,有足夠的體量去消化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只要是新技術在就能迅速賺錢,于是大家就樂意去做。回想過去20年,中國鋼鐵領域的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說到中國鋼鐵的技術水平,我說幾個例子。比如節能減排和能耗,寶武領導很自豪地跟我說,我們的鋼鐵已經達到歐洲最先進水平了。我說這個話敢對外說嗎?他說當然敢,這都是一個一個爐子,一天一天的數據真正測出來的。何止是鋼鐵,其實中國整個工業體系的技術進步,最快速的成長時期就是從第二個階段的后半期全面提升。這一塊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支撐和引領了中國電子產業體系,中國互聯網產業體系的技術進步,因為他們的發展需要這些新技術的支撐,這就是中國技術進步的真實場景。所以我們未來進入一個新的技術進步階段,你覺得哪些技術會有更好的市場需求,最后變成產品,變成我們企業的收益,除了技術進步的自身規律之外,必須得對需求者有所調整,得對消費升級有所調節,下一個階段消費升級在哪里?我們可以比較肯定地說,過去20年柱形主導的這一輪消費升級逐漸放慢之后,逐漸放慢之后,我們開始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這是需求工業化中后期階段,那么在上一個階段引領步行和中華工業高增長的這些行業,以及支撐這些領域技術進步的所有的相關技術進步,他們的源頭驅動力量開始弱化。與此同時,一股新的需求力量開始出現,我們的技術進步,開始有了追逐對象。
在過去的40年、50年中,我們看一下新技術是如何追逐工業技術進步的。二戰之后工程技術的最先進的領域,歐盟它們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后來轉移到了日本,日本的機電工業革命,然后轉移到了亞洲四小龍,電子和互聯網時代,然后到了我們今天。
全球制造業的重心在轉移,而每一個新的重心的出現,都代表著一輪新的技術階段的出現,新的技術階段的出現是以制造業基地的更替為依托的,或者說他們互相支撐。我們來看一下,美國,歐美向日本的轉移,當時在電子技術革命是家電和PC沒有的。那么從日本第二波產業轉移向韓國和臺灣,我們就看出了當時存儲和晶圓的這兩個技術進步和產業格局的變化。從他們向中國的這一輪轉移,任何一個新技術的產業化的進程,都必須緊緊跟隨全球產業轉移的步伐。對中國來說,你不只是跟進全球產業的步伐,也要跟進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其實當把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兩股力量都擺在你面前的時候,這兩股力量誰是更根本的力量?有時候我們會特別強調技術進步,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實實在在地看到,消費升級的這種需求力量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在今后技術進步的時代,你至少不能夠偏執一詞,你需要同時考慮兩個層面的力量,才能讓自己的戰略思維始終站穩腳跟、看清方向。
我們在溫飽階段,也就是在輕工業階段,重化工業的階段,增長速度不斷提高,現在我們進入后工業階段增長速度開始回落。在這樣的一個發展進程中,中國經濟呈現出另外一個規律,就是我們的消費者對提供服務的企業的需求,這個階段更關注物質消費,這個階段的溫飽消費,沒有特別優質的品牌,饅頭蒸得好看不好看,有沒有審美的滿足,都很重要。到了這個階段,輕工業產品的階段,我們除了要買衣服,還得關注品牌,看這件襯衣今年是不是流行色,有沒有品牌,到了這個柱形階段,我們對精神消費的需求,對品牌的要求就更高了,今天我們開始進入一個對精神消費的要求取代物質成為主導力量的新階段。當我們從這個階段重新把中國消費升級過程做出描繪之后,一個新的概念出現了。當我們進入精神消費主導階段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入了品質生活階段。也就是說我們在住行之后,開始把品質生活作為我們整個對幸福生活追求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過程中,對品質生活正在展開的這幅畫卷有非常具體細致的描繪和分析。首先我們從供給側的角度做出了描繪,我們整個的生產體系,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適應這個新的個性化、差異化和品質化的品質生活時代的需求。那么怎么樣去滿足呢?必須提供優質的消費品,中高端的產品和更多服務,說白了,就是要用高質量的生產成果來滿足品質生活的需要。這種高質量的成果除了內容更豐富之外,我們更得有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品牌的有力建設。可以這樣描繪這種需求:對企業來說,如果過去沒有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品牌,你還可以過日子,那么在新階段,品牌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生命的決定性力量之一,有品牌和沒有品牌,品牌定位不斷提升,還是品牌地位不斷受損,都將成為你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標準,而不再是你的產值和利潤。
有了越來越多的這方面的品質能力的,它的產值和利潤率低不了,差不了,而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企業的品質支撐,你的產值利潤高了,也持久不了,這是供給側。那么從需求側體現為非常具體的需求,我們把這個需求品質生活,消費升級的品質生活概括起來就是:綠色、健康、安全、穩步。中國老百姓在消費升級的進程中,是沿著解決了溫飽,解決了生存,解決了要求原則行進的,今天我們開始有了更多的自我價值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到了金字塔的更高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新鮮的空氣,需要藍天和白云和綠色,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挑剔污染帶來的不滿。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健康和安全,從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來看,我們是實實在在地在進步在改善,但是老百姓的滿意度好像沒有提高,為什么?因為老百姓的消費升級讓他對這些領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這些方面的努力好像沒有跟上他不斷提高的要求,反而差距在拉大,而且今后還會如此,比方說食品安全。
消費升級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傳統的消費升級,我們將對傳統消費體系提出更多消費需求要求。另外一個是新型的消費領域,以往并沒有產業化的需求,更多的是完成,越來越多的消費需求,是從家庭和個人的自我滿足中釋放出去的社會化服務。這些都是通過家庭內部服務,和自娛自樂去滿足的。在新的時代,我們開始從外部來獲得這樣的滿足,當13億人都開始花錢把這部分需求從外部獲得滿足的時候,匯聚起來的產業力量就成為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增長的主導力量。所以,理解了中國老百姓未來需要什么,你大概率的就能夠把握住未來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你也就能夠比較好地判別出哪些技術是有未來的,哪些技術只是研究者的自娛自樂。
下面我們從具體的行業角度來給大家描繪一下,哪些技術會帶來市場。一個是有市場需求。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品質生活,我們在座的大家都要享受追求品質生活,什么叫品質生活?很具體的,我們必須健康,我們必須老有所養,我們的孩子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大家注意都是圍繞我們自己的,品質生活都是圍繞人的。不止如此,我還得有更加豐富的文化、旅游、體育等等,我還有更好的服務。所以為了有這么更好的服務業,我們必須有產業去滿足他,這時候一批產業就開始快速形成。這些產業有多少?這里我就簡單的給大家帶來了三個產業的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事這些產業的發展,或者有沒有關注,我覺得這三個產業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品質生活時代這種高增長產業的基本特征。首先我們來看健康和保健產業,為什么說我們要進入健康保健時代。大家回想一下過去我們的技術進步,看看我們這些技術進步都在干什么,機械化時代,機械技術的發展是什么,它要把我們人的四肢替代掉,他用機器替代我們的四肢干不了的事情,我們想干干不了的事情,拓展了我們四肢的空間。然后第二個技術進步是在電氣化時代,它就把存在于人體的這種生物能給替代掉了,用電,把我們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更進一步的提升到一個高度。到了第三個計算機時代,他都不只是替代你的四肢和你的生物能力,他連你的大腦都給你替代了,你大腦的運算思維能力,開始用計算機替代你,你達到了一個新的生活思維的高度,好,胳膊腿替代完了,生物能替代完了,大腦都替代完了,信息網絡時代替代什么?開始替代由我們這種生物體構成的一個社會結構,我把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聯絡開始用0和1的電子技術把你給替代了,于是我們出現了信息網絡時代,大家都知道技術進步一直在做什么?一直就在替代我們的人,一直就在替代我們人的過程中,擴展和提升人的生命空間和能力。所有的技術你離開了這個,你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所以所有的技術進步從這個角度來看,都是以人為本的擴展和提升的。好了,過去四個技術時代是這樣,那么進入新的技術時代,你如何去服務于人拓展人,我們開始提出了健康保健,開始用技術的手段幫助我們人來挑戰我們過去從來不曾挑戰過的一個邊界,生死的邊界。讓我在面對生死之前不再是那么無能為力,還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技術,讓我們有更好的生命質量,有更好的生命長度和空間,這就是技術進步。所以這些技術每到了人發展到這個階段,他順理成章的來提升,你到了這個階段又提升,他就找到了以人為本的需求支撐,它才有了今天的產業、企業和收入。
到了這個階段,這種需求將通過實實在在的市場力量,為技術發展創造條件。如果對當下中國健康領域相關的市場數據進行評估,你會看到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觀的產業了,而且在過去這10多年,它保持了遠高于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在高速增長。我們才知道這不是一個對未來的想象或者期待,是已經正在發生的事情。下面我們就從那種嚴格的,常規的這種經濟學研究的角度,對產業發展的前景做出一個細致的展望。我們會看到,決定這個體系需求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人口的老齡化。你很顯然老齡化的人口他對健康的需求和支付高于其他的健康。年輕人群,這是一個非常簡單,但是我們注意到中國在2020年,這是我們人口的老齡化水平17%,到了2050年,我們將翻接近翻一番,當老齡人口翻一番的同時,我們供養老齡人口的那種有工作能力的這一批人,它的比例就會縮小一倍,也就是說這時候我們可能是三個年輕人供養一個老人,而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變成了1.5,甚至1來供養一個老人。原來我們在自己的家庭里頭,爸爸,然后兩口子要照顧老人,因為我們弟兄姊妹好幾個,我們就分別承擔,也可以很好承擔。那么后面我們發現我們的孩子兩口子交承擔,你們兩口子和他對象兩口子4位老人。你可以設想一下,他們有那樣的能力嗎?他們能給你們提供基本的這種老齡階段的關心和幫助嗎?健康支撐做不到怎么辦。我們就得把家庭中做不到這部分需求釋放到社會上去,通過一個更規范的社會體系和技術進步體系來解決必須得解決的問題。所以大家注意這條線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今后有那么多仍然存在在家庭中的這種服務,要更徹底的,更充分的社會化。同時我們這些老人也不只是像現在這樣,對健康的這樣的,會有更高的品質生活和健康要求,他需要更多的服務,這一塊將成為未來有確定需求,而且對技術進步有緊迫的一個領域。